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ppt

    • 资源ID:1870321       资源大小:973.50KB        全文页数:8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ppt

    第八章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决定 国民收入的决定,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两种力量达到平衡时国民收入的形成情况。 国民收入的大小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一、投资与储蓄的关系,凯恩斯以前的经济学家认为,投资与储蓄总是一致的。凯恩斯否认一致性,因为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假定,所有储蓄都是由居民户进行,所有的投资都是厂家进行的,储蓄与投资是由两个集团出于不同的目的进行。所以投资并不一定等于投资。,决定储蓄的动机,凯恩斯认为:“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与贪婪”。萨缪尔森认为:个人企图储蓄的理由是多种多样的。位老年的生活或将来的开支(旅行和购物)做准备;或者他可能具有不安全感而未雨绸缪;或者他可能想给子孙留下一笔遗产;或者他是一个守财奴,为积累而积累;或者保险公司代理人说服了他,是他签了一张储蓄的契约;或者他想到较多的财产所带来的权力;或者节俭可能仅是一个习惯,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其根源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决定投资的因素,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技术、政治、心理、政府政策、资源、人口等等。内在因素主要是企业家预期从事投资所能得到的利润率和利息率之间的关系。,二、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利用物品效用的一种经济行为。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商品与服务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消费者嗜好;社会人口的数量及组成;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其他商品的价格(互补品complement,替代品substitute);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地域等。,消费函数,假定:用C表示消费,a,b,c,dz表示影响消费的因素,则:C=f(a,b,c,dz),在研究时,假定:消费只受收入多少的影响,即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情况下,消费随收入同方向变动但并非按同一比例变动有:  C = f () , C消费; 收入。,消费的两个概念,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可以用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来说明。平均消费倾向又称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APC,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APC=C/Y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比例。 MPC=C/Y。C消费增量;Y收入增量。,消费的两个概念,短期内,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可能有:,消费与收入相等。APC=1消费大于收入。负储蓄(dissaving)。APC>1消费小于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APC<1消费增加小于收入增加。0<MPC<1,APC的图示,OY -收入; OC-消费 aC-消费曲线,随收入增加而增加。,E,C=Y,C,a,O,Y,C,APC的图示,aC与45°线交E,E为收支相抵点。在E点左,消费大于收入,有负储蓄;E点右,消费小于收入,有储蓄。,E,C=Y,C,a,O,Y,C,45°,APC的图示,当收入为0时,消费为oa,表示不依存于收入的消费,称为自发性消费。,E,C=Y,C,a,O,Y,C,45°,短期消费函数,在短期内,没有收入时存在自发性消费。所以短期消费函数是:C=a+bY。式中,a为自发性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长期消费函数,长期中,没有收入就不会有消费。而且,根据统计资料来看,长期中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基本是固定的,即消费倾向是一个常数。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了平均消费倾向。长期消费函数:c=kY。k为长期消费倾向,基本为一常数。,消费曲线从原点出发, 说明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 C在45°线以下,说明消费小于收入。 MPC<1,45°,C=Y,C,O,Y,C,三、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研究国民收入决定时,假定储蓄只受收入的影响,可以说: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说,二者是同方向变化。但变化比例不一致。,用公式表示:S = f (Y ) S储蓄; Y收入。,三、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储蓄函数的两个概念,储蓄与收入的关系可以用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表示,简称APS。又称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APS=S/Y。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简称MPS,指储蓄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比重。MPS=S/Y。S储蓄增量;Y-收入增量。,储蓄曲线,S S向右上方倾斜,说明储蓄与收入同增长。 S与OY交于E点,E是收支相抵点。 E点左侧,负储蓄;E点右测,有储蓄。,E,S,Y,O,+,-,S,消费与储蓄,全部收入可以分为消费+储蓄,全部收入增量可以分为消费增量+储蓄增量。 APC+APS=1 MPC+MPS=1,根据消费函数推导储蓄函数:设消费函数为C=a+bY,则 S=Y-C = C-a-By =-a+(1-b)Y,消费与储蓄,根据消费曲线推导储蓄曲线:设消费函数为C=a+bY,则 S=Y-C,消费与储蓄,O,Y,C S,C=a+bY,45°,a,-a,S=-a+(1-b)Y,E,当C=Y时,S=0; 确定E点。 当C=0时,S=-a; 确定-a点。连接-a,E。,消费与储蓄,O,Y,C S,C=a+bY,45°,a,-a,S=-a+(1-b)Y,E,E,四、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大小是由总供给与总需求决定的。那么,总供给与总需求各是什么呢?它们又是怎么决定国民收入的呢?先从两部门模型开始。,两部门经济模型,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居民户和厂商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居民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并得到报酬。厂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向居民户提供产品和劳务。,两部门经济模型,图中,居民提供各种生产要素获得报酬,因此要素报酬总额即为供给总量。 AS =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总和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消费+储蓄 所以,上式可写成:AS = C + S,AD = 消费需求 + 投资需求 =消费支出 + 投资支出 =消费 + 投资 所以,上式可写成:AD = C + I,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决定国民收入的力量。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表明社会上需求不足,产品卖不出去,这样价格比然下降,生产萎缩,从而减少总供给,国民收入也要减少。如果总供给小于总需求,价格上涨,刺激生产增加,供给增加,国民收入夜增加。如果供给与需求二者平衡,即AS=AD,则生产不增加也不减少,从而国民收入出于均衡状态,这时就确定了在这种总供给与总需求水平下的国民收入的大小。,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为:总供给=总需求写成:C + S = C + I即:S = I此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C+S=C+I,当 S>I, 国民收入收缩. S<I, 国民收入扩张. S=I,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因此可以说,在两部门经济中,决定国民收入的是储蓄与投资.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是储蓄等于投资。,注入与漏出,储蓄作为一种漏出(withdrawal)对国民收入有收缩作用。 投资作为一种注入(injection)对国民收入有扩正作用。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可以写成:漏出=注入。以W代表漏出,J代表注入,写成:W=J当W>J时,国民收入收缩。 W<J时,国民收入扩张。 W=J时,国民收入均衡。,用图形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消费+投资法,在E点左,国民收入OH,这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因此使价格降低,供给减少,国民收入亦减少。 只有在E点,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国民收入才达到均衡。,用图形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储蓄投资法,五、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理论的一般化,三部门经济是包括厂商、居民户和政府的经济。三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如图所示:,厂商和居民的关系同两部门经济。而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实现。,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包括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和劳务为目的的支出,如救济、津贴、政府雇员的工资。 政府税收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税,是对财产与收入征收的税,属于这种税的又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地产税、户产税、遗产税)与人口税等。另一类是间接税,这种税是对产品与劳务所征收的税。有商品税、营业税、进口税等。,直接税,是对财产与收入征收的税,它的特点是:税收负担直接由纳税人直接承担,无法转嫁出去。间接税,这种税是对产品与劳务所征收的税。它的特点是:税收负担不由纳税人直接承担,可以转嫁出去。转嫁的方式分为向前转嫁(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即为税收归宿)、向后转嫁(转嫁给生产要素提供者)。,直接税与间接税,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总供给的角度说,除原有消费储蓄外,再加上政府的供给,即政府税收,可写成: AS=消费+储蓄+税收。用T代表税收,则写成: AS=C+S+T,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在居民消费需求和厂商投资需求外,又加了政府的需求,即政府支出,如果用 G 代表政府支出,则写成: AD = C + I + G。,均衡条件仍为:总需求=总供给。即:C+S+T=C+I+G。即:S+T=I+G。均衡国民收入Y= C+S+T= C+I+G(T与S均为漏出;G与I均为注入。)当S+T>I+G,国民收入收缩。 S+T<I+G,国民收入扩张。 S+T=I+G,国民收入均衡。,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用图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注入角度,横轴为国民收入, 纵轴为总支出(注入) 注入量从C+I增至C+I+G,国民收入从H1增至H2。,注入与漏出的关系,注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漏出增加,国民收入减少。,六、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四部门是指厂商、居民户、政府与国外之间的经济,又称开放经济(open Economy)。国外生产要素提供者,向本国提供产品和劳务,对本国来说就是进口(用M表示);国外需求者向本国购买产品和劳务,对本国来说即为出口(用X表示)。 AS=C+S+T+M; AD=C+I+G+X,四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条件及决定,国民收入均衡条件:S+T+M=I+G+X均衡的国民收入Y = C+S+T+M=C+I+G+X(S、T、M均为漏出;I、G、X为注入。)S+T+MI+G+X,国民收入收缩。 S+T+MI+G+X,国民收入扩张。 S+T+M=I+G+X,国民收入均衡。,图示(注入角度),随着出口的增加,总支出曲线从C+I+G变动到C+I+G+X,均衡国民收入从H2增加到H3。,图示(注入与漏出的关系),随着进口的增加,总漏出曲线从S+T变动到S+T+M,均衡国民收入从H1减少到H2。,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变动,虽然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表示一种稳定状态,但是它不能总保持不变。当总支出曲线C+I+G+X发生移动时,国民收入的水平也会变动。所以,要找出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必须研究总支出曲线为什么移动?,总支出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四部分构成。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总支出曲线的变动。在这里,我们只研究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消费和投资的变动,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收入的变动而引起的变动。如因收入的增加而引起消费的增加,这种支出的变化叫诱发的变动或叫引致消费。另一种是由于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变动。比如由于消费倾向的变动和私人投资的变动而形成的总需求的变化。这种与收入无关的变动,称为自发的变动。,消费和投资的变动,是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总需求曲线的变动有两种形式:一是总支出曲线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动;二是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发生变化。下面分别考虑。,一、总支出曲线向上或向下的平行移动,总支出曲线C+I是由消费曲线C和投资曲线I垂直相加得到的曲线。因此,C曲线和I曲线的上下移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上下移动。消费曲线C的平行移动是由于人们自发消费的变动,投资曲线I的平行移动,是由于自发投资的变动。,支出的自发变动对总需求和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如图所示,投资自发地从I增加到I+I,I为投资增量。投资的增加,使总需求曲线由(C+I)0移动到(C+I)1。这条新的需求曲线与45°线相交于E1点,使均衡点从E0移动到E1。国民收入的产出水平由Y0增加到Y1。,总需求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影响,图中 OY代表国民收入 OP代表价格 AD表示总需求 AS表示总供给,总需求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影响,投资增加,使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此时价格不变。总供求均衡点由E0移动到E1,均衡国民收入从Y0移动到Y1。当总需求为AD2时,称为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此时国民收入为最大。称为潜在国民收入。,总需求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影响,当AD2继续向右上方移动到AD3,即需求超过AD2水平时,由于受供给的制约,这时不可能再增加国民收入,而只会引起价格上涨,从P0到P1。,总需求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影响,这种超过最大供给能力的需求,称之为过度需求。 这种实际需求与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的差距,即过度需求,称之为膨胀的缺口。当存在膨胀缺口时,社会上存在通货膨胀。,膨胀缺口图示,图中C+I代表总需求,Y国民收入。(C+I)f曲线为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C+I)为实际有效需求。图中实际有效需求超过充分就业有效需求,因此总供给无法满足,总供求难以平衡。因此,不能形成均衡国民收入。图中EK即为膨胀的缺口。,凯恩斯对这一关系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当国民收入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时,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从而增加就业而不会引起价格上升。但是,当国民收入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时,再增加总需求就不会增加国民收入,而只会形成过度需求,形成膨胀缺口,从而引起价格上升。这种由于过度需求的存在所引起的价格上升,称为“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demand pull inflation)。,消费曲线C的向上移动同投资曲线I向上移动的结果相同。,反之,如果投资和消费减少,总需求曲线则向下移动,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就要降低。用图说明。,消费曲线C的向上移动同投资曲线I向上移动的结果相同。,(C+I)f是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C+I是现实的有效需求,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应是Yf,但现实的国民收入是Y。,Y< Yf,说明有 效需求是不足的,这时存在失业现象。,消费曲线C的向上移动同投资曲线I向上移动的结果相同。,图上EfK正是实际有效需求同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之间的差距,称为紧缩的缺口(deflationary gap)。 当存在紧缩缺口时,社会上有失业。,所以,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社会存在失业,证明有效需求不足,国家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是十分正确的。,二、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变化,边际消费倾向用于证明收入的变动与相应的消费变动之间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表现为消费函数或消费曲线的斜率。因此,可以利用消费函数计算边际消费倾向。计算方法为:消费倾向表示为消费对收入的导数,即dc/dY。 对于现行消费函数C=a+by,边际消费倾向MPC=dc/dY=b。,总需求曲线的旋转,当边际消费倾向增大时,总需求曲线斜率增大,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旋转。,总需求曲线从C+I0向上移动到C+I1,新的总需求曲线C+I1与45°线相交于E1,表示新的均衡点;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从Y0增加到Y1。而当边际消费倾向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下旋转,总需求水平减少,国民收入降低。,总需求曲线的旋转,第三节国民收入的调整,前面我们介绍了总支出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方向,但都没有说明这些变动的数量关系。当投资增加1亿,国民收入增加多少呢?这就需要借助于乘数的概念。,一、乘数原理 乘数(Kx)是指国民收入的某种影响因素(X)的单位变化,将会引起国民收入(Y)改变的幅度,即Kx=Y/X。Kx通常为大于1的数,故乘数原理也称为倍数原理。,乘数原理要说明的是,国民收入某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如数量)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化。投资乘数:KI=Y/I。,下面以投资I的改变引起国民收入Y的变化为例,说明乘数的确立过程。,投资I的改变引起国民收入Y的变化为例,说明乘数的确立过程。,第一轮次,政府和企业自发投资10亿,即I=10亿,修建公路。这10亿用来购买劳动力、水泥、设备,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立刻增加了可支配收入。这10亿元自然计入国民收入。,投资I的改变引起国民收入Y的变化,乘数的确立过程。,第二轮次: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他们将增加消费Ix0.8=8亿元,这8亿的消费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国民收入又增加8亿。因为,这8亿元的消费品提供者获得了8亿的可支配收入。,投资I的改变引起国民收入Y的变化为例,说明乘数的确立过程。,之后,他们再按0.8的消费倾向消费,其消费开支为Ix 0.8x0.8=6.4亿元。以此类推,国民收入增量一轮比一轮小,最后接近于零。所以,国民收入增量的总收入会是一个常数。,这种关系可表示为:,Y=I+bI+b2I+b3I+ =I(1+b+b2+b3+) =1/(1-b) I KI=Y/I=1/(1-b)。将b=0.8代入,得KI=5。即,投入10亿元,国民收入增加50亿元。,由此可见,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决定乘数的大小。二者成同方向变化。(在西方经济学中,支出乘数主要有投资乘数和政府支出乘数,后面介绍。),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有:,1、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稳定,如果出现MPC边际消费倾向为0,乘数将降为1。其作用无法显示。 2、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是充分、无约束的。如果缺乏随时可以雇用的劳动和各种必要的原料和服务,投资便成无米之炊,乘数作用就会中断。后面这种情况在经济萧条时存在。,乘数理论的意义,需要说明的是,乘数是一把双刃的利剑。当投资增加时,乘数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当投资减少时,乘数又使国民收入成倍减少。比如: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可能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或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利率,以提高投资水平,从而刺激总需求,提高国民收入,减少失业。但支出应该增加多少才能使经济恰好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呢?,如果支出增加太少,对产出水平的提高影响不大,不足以解决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支出增加太多,对经济刺激过大,产出水平超过充分就业水平,这时失业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又会产生通货膨胀。因此,运用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对支出变化和它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乘数关系做出准确的估计,从而确定为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需要增加(或减少)的支出总额。,乘数理论的意义,二、节俭悖论(Paradox of Thrift),通过投资乘数可以看出:乘数KI=1/(1-MPC),而1-MPC= MPS,即边际储蓄倾向。所以说,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当MPS=1(全部储蓄)时,乘数=1,无放大作用。如果MPS=0(全部消费),KI=。,节俭一直被认为是传统美德,人们都相信节俭能使个人发家,使国家富强,但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人指出如果大家都增加储蓄,则国家的收入反而会减少。这就是所谓节俭的悖论。,毋庸置疑,节俭的确是个人的美德懿行,但把个人行为准则推广作为社会规范时,也会产生合成谬误。,三、乘数的图示:,投资的增加,经过无数轮次的反应,使最初增加的一笔投资,最终导致国民收入数倍增加。,四、价格水平变化对乘数的影响,AS为供给曲线; AD0、AD1为需求曲线。当需求从AD0移至AD1时,国民收入为Y1,如果价格不变,增加的国民收入应该时Y1。,AS,A,四、价格水平变化对乘数的影响,由于Y1<Y1,所以Y<Y,故Y/ I<Y/I。说明价格的变化会削弱支出变化的乘数作用。也就是说,支出乘数因价格水平的提高而缩小。,AS,A,四、价格水平变化对乘数的影响,由于长期供给曲线是先平缓,后陡峭,产出水平越高,供给曲线越陡峭,对应的价格水平也越高。而且,产出水平越接近潜在国民收入,总供给曲线AS的斜率越大,支出乘数的作用就越小。,AS,A,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ppt)为本站会员(创****公)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