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2.docx

    • 资源ID:23909830       资源大小:128.65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2.docx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2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2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1、梁启超的籍贯是( B )A 广西 B 广东 C 浙江 D福建2、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 A ) A 王夫之 B梁启超 C顾炎武 D 黄宗羲3、“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 C )A少年强则国强 B少年胜则国胜 C少年富则国富 D少年雄则国雄4、黄宗羲被称为( B)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 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5、小疑则小( C )A智 B聪 C悟 D愚6、王夫之被世人称为( A)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7、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意思是( A)A途径、方法 B道路 C修道 D道理8、“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 C )A滋润 B滋味 C滋长 D 滋补9、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 B )A行愈远 B思愈远 C行愈高 D 思愈高10、王夫之别号( A)A一壶道人 B白石道人 C亭林先生 D梨洲先生11、顾炎武与黄宗羲和( D)同称明清三大学者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王夫之12、王夫之的籍贯在( A)A湖南 B湖北 C河南 D河北 13、在( B)中,王夫之把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A四书训义 B尚书引义 C习性诸论 D书院14、王夫之谈教学原则注意对( C)提出相关要求A教师 B学生 C教学双方 D家校15、王夫之是明末清初(B)A政治家 B思想家 C文学家 D活动家16、“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语出(D)A习性诸论 B书院 C尚书引义 D四书训义17、顾炎武和( C )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王夫之 B 梁启超 C黄宗羲 D康有为18、黄宗羲倡导的基本教学方法是( C )A 自学 B 讲解 C 讨论 D探究19、黄宗羲的籍贯在(B )A 江苏 B 浙江 C 上海 D 福建20、“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D )之口A 王夫之 B 顾炎武 C 谭嗣同 D黄宗羲21、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 A )A 适用 B 背经 C 明理 D启智22、黄宗羲大胆地对( D )进行了革新A 教学目的 B 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 D教学内容23、黄宗羲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 A )A培养人才 B改变世风 C 匡扶政治 D传承知识24、梁启超认为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是( C )A 正规的学校 B 和美的家庭 C.人生的苦难 D安定的社会25、梁启超认为一个人要有成就,必须在( B )树立奋斗目标A青年时代 B儿童时代 C中年时代 D 出生之时26、梁启超认为( B )是维护天下安定的公开利器A 舆论 B 法律 C 报刊 D专制27、为了培养新民,梁启超最为重视的教育活动是( C )A 私塾教育 B家庭教育 C 社会教育 D特殊教育28、梁启超说:救亡图存、教化愚昧,都必须以( D )为本源A强化专制 B扩充军队 C对外修好 D学校教育29、( A )倡导了“诗界”和“小说界”革命A 梁启超 B王夫之 C 谭嗣同 D 黄宗羲30、王夫之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D)A 教可以代替学 B 学可以代替教 C 教比学重要 D 教是为了学31、黄宗羲被学者尊称为( B)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32、梁启超被称作( D)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饮冰室主人33、下列哪部是王夫之的著作(A )A习性诸论 B取士下 C学校 D取士上34、梁启超没有主办过下列哪种刊物( C)A时务报 B清议报 C新华日报 D新小说35、下列哪个不是梁启超的称呼( C)A卓如 B任公 C 一壶道人 D 饮冰室主人36、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D)A特殊教育 B社会教育 C 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37、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到了( B )A美国 B日本 C新加坡 D马来西亚38、黄宗羲和( B )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梁启超 B 顾炎武 C黄宗羲 D康有为39、“学校,所以养士也。”中“士”理解为( D )A勇士 B 战士 C人民 D人才40、在对老师职责的看法上,与韩愈最为接近的是( D )A 梁启超 B王夫之 C 谭嗣同 D 黄宗羲41、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 A )A广师说 B取士下 C学校 D取士上42、黄宗羲认为( B )是成才的必然途径A穷经 B致知 C适用 D独创43、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书院和( C )A广师说 B取士下 C习性诸论 D取士上44、王夫之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 D )A只讲天理 B只讲人欲 C只讲天理,不讲人欲 D既讲天理,有讲人欲45、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 D )A只重视学 B不重视实践 C只重视教 D必须重视实践46、“学校,所以养士也。”中“士”意思是( D )A 食客 B士兵 C学士 D有才能的人47、语出明夷待访录的语句是( D )A道无定体,学贵适用 B小疑则小悟 C发先儒之所未发者 D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48、黄宗羲是( C )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A 明朝 B清朝 C明末清初 D元末明初49、( C )不是黄宗羲的代表作A学校 B取士下 C习性诸论 D取士上50、王夫之提出了( D )的教育理论。(对)A学与思分离 B知与行分离 C学与行分离 D知与行结合51、“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 D )的习性诸论A梁启超 B 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52、( A )别号饮冰室主人,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A 梁启超 B王夫之 C 谭嗣同 D 黄宗羲53、中学语文教材选有( B )的作品少年中国说A王夫之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黄宗羲54、“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 B )的知行理论。A 梁启超 B王夫之 C 谭嗣同 D 黄宗羲55、“学非有碍于思”是说( C )A 学对思有妨碍 B思对学有妨碍 C学对思并无妨碍 D思对学并无妨碍 二、多选题1.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 AB )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荀子2.下列话语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有( BC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不躐等3.下列话语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 AD )A.不陵节而施 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不躐等4.孟子施教的目标是培养( ABCD )的君子。A.明人伦 B.修身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5.孟子的教育内容是( AB )A.人伦教育 B.道德教育 C.权术教育 D.法律教育6.以下哪些言论是孔子讲学的内容 ( ABC ) A.为政以德 B.以礼治国 C.有教无类 D.事异则备变7.荀子的教学思想主要包括( ABCD )A.注重“积”“渐”B.闻、见、知、行结合 C.“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D.解蔽救偏,兼陈中衡8.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 BCD )三个部分。A.生产劳动 B.道德教育 C.文化知识 D.技能技巧培养9.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豫时孙摩”原则包括( ABCD )A.预防 B.适时 C.顺序 D.观摩10.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 ABCE )同等的地位。A.天 B.地 C.君 D.神 E.亲11.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 ABC )A.耳聪目明 B.血气和平 C.移风易俗 D.以欲忘道12.研究乐可以提高内心修养,可以产生( ABCD )之心A.平易 B.正直 C.慈爱 D.诚信13.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 ABCD ) 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D.以上都对14.在对贤良策中,董仲舒主要针对文教政策提出了以下哪三点建议?( ABC )A.罢百家以尊儒; B.立大学以养士; C.行贡举以选士;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5.君王要怎样做才能使国家的根本明显?( ABCD )A.很谨慎地对待奉承天意之事 B.用修明的教育感化人民 C.辨证法度是否适宜,区别上下使有秩序 D.以上都正确16.天下的道理除了君臣关系之理,还有( ABCD )。A.父子关系之理 B.夫妇关系之理 C.兄弟关系之理 D.朋友交往之理17.用来实行天下通理的天下通德有( ABC )。A.智慧 B.仁爱 C.勇敢 D.道义18.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 ABCD ).A.审问之 B.慎思之 C.明辨之 D.笃行之19.伦理道德是( AB )A.政治的核心 B.教育的根本 C.社会的风气 D.教育的过程20.大学强调的是( ABCD )的统一。A.知 B.情 C.意 D.行21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A.量力而精 B.因材施教 C.知行合一 D.学贵自得22.韩愈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ACD )等著作中。A.师说 B.张中丞传后叙 C.进学解 D.原毁23.韩愈关于教与学的主要观点是(ABC)A.勤学致知 B.广泛涉猎,刻苦钻研 C.不计毁誉,勤于治学 D.讨论辩难24.“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韩愈进学解)也就是说“勤”要做到( BCD)A.善于思考 B.手勤 C.口勤 D.脑勤25.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 AD )A.小学 B.中学 C.幼稚园 D.大学26.朱熹在长期的大学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教学原则(ABCD)。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 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27.朱熹总结出六条“朱子读书法”。分别是( ABCD )A.循序渐进,熟读深思 B.虚心涵咏,切己体察 C.着紧用力 D.居敬持志28.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宣扬性三品说,“三品”指(BCD)A.上中下三等人 B.上智之人 C.下愚之人 D.中庸之人29.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 ABCD )A.虚心务实 B.博习广见 C.勤勉惜时 D.相互切磋30.关于家庭教育,颜之推的主张是( ABCD )A.尽早施教,严格教育 B.注重环境习染 C.处理好家庭关系 D.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和注重道德教育31.明清三大学者是( ABC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张之洞32.以下哪些是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ABCD )A.力学致知 B.学贵适用 C.学贵独创 D.穷经经士33.王夫之的著作有(AB )A.习性诸论 B.书院 C.学校 D.取士上34.梁启超主办过的刊物有( ABCD)A.时务报 B.清议报 C.新民报 D.新小说35.下列哪些是对王夫之的称呼( AC)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一壶道人 D.饮冰室主人36.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ABCD)A.论性与习 B.论学与思 C.论知与行 D.论教与学37.下列语句出自习性诸论的有( ABCD)A.习成而性与成也 B.学非有碍于思 C.行可兼知 D.善教者必有善学者38.以下属于黄宗羲的著作有( ABC)A.学校 B.取士上 C.广师说 D.书院39.( B )和( C )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康有为40.关于师德师风,黄宗羲对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ABC )A.真才实学 B.品行端正 C.身体力行 D.不干预政治三、判断题1.“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2.论语是“四书”之一。( )3.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X )4.至圣是孔子,亚圣是孟子,他们合称孔孟。 (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如果能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6.论语是一部对话体散文。( X )7.孟子以“人性恶”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来阐述了教育的内容、目标、作用以及任务。( X )8.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9.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X )10.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11.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 X )12.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13.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X )14.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15.孟子告诫学生:“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16.“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 X )17.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 )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X )1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20.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21.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 )22.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 ) 33.乐可以试人心向善。( )24.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 )25.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 ( )26.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而后善。( ) 27.对贤良策的道德教育内容:树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俺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 ) 28.一般的玉如果不雕琢的话就不能成就美好的花纹,同理,君子如果不学习的话,就不能成就他的德行。 ( ) 29.“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中的“瑑”应读zhuó。( × ) 30.只要用教化来规范人民,就能取得成功。( ) 31.中庸是儒家关于世界、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的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观和思想方法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指导思想。( )32.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 × )33.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于智慧,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爱,知道廉耻就接近于勇。”( )34.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学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内文的撰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 )35.“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36.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37.按照朱熹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38.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 )39.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 )40.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 )4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4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43.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对教师职责的论述。( )4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此段文字是说:只要有“修己治人之道”的人,就可以为人师长。( )45.“凡人所以立身行正,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朱子语类)此句话讲了“诚”和“敬”对一个人立身做事的重要性。( )46.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47.“读书,须有次序然后将全章反复抽绎玩味。”朱子语类)其中“玩味”的意思是探索体味。( )48.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物欲之蔽”:“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 )49.朱熹继承了儒家关于笃行的思想,在教学上重视行的作用,而且强调知行并进。( )50.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 )51.颜之推是宋朝文学家、教育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 × )52.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53.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 ( )54.颜之推提倡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他反对妄自尊大,骄傲浮夸的学风。( )55.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56.颜之推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 ( )57.颜之推认为人如果达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程度,是早教的结果。( )58.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59.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60.他认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应该学业为根本,道德次之。(× )61.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对)62.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63.黄宗羲和王夫之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64.“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65.王夫之提出了学与思、知与行相结合的教育理论。()66.“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67.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68.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69.“亡而存之,废而举之-”出自少年中国说(×)70.王夫之提出了“夫学以夫教,而学必非教”的教学原则。()71.“行可兼知,而知亦可兼行”是王夫之的知行理论。(×)72.“学非有碍于思”是说“学对思并无妨碍”()73.黄宗羲、王夫之和顾炎武合称明清三大学者。()74.明末清初三先生是指船山先生、梨洲先生和亭林先生。()75.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习性诸论和书院。()76.在知行认识上王夫之的观点和朱熹的“知先行后“观点一致。(×)77.“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解释为性是生理,天天在生长形成。()78.王夫之认为“善学者必有善教者”。(×)79.梁启超曾提出“诗界革命”,并参与了戊戌变法。()-

    注意事项

    本文(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2.docx)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