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山东专用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第一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讲义.doc

    • 资源ID:2814384       资源大小:3.31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专用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第一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讲义.doc

    第六章 第一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内容标准考情统计核心素养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解读: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理解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2014全国卷T1011人口的数量变化1.综合思维:运用人口金字塔图、柱状图、表格、曲线图、折线图等人口统计图,判读人口增长模式,理解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问题的成因、后果及对策。能够根据有关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2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人口问题、人口容量与社会协调发展,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趋利避害,促进人口迁移与社会协调发展。2.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解读:(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效应,学会分析某时期或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2018全国卷T45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2016全国卷T4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第一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2)规律(3)人口密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美国东北部。2我国的人口分布(1)特点:地理分布很不平衡。(2)具体表现东西差距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自然差距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交通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民族方面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3)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自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影响逐渐减弱,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3政治文化因素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因素等。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3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1)条件: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2)实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4世界各国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2)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全球70多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下图完成12题。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A10S20SB20N30NC30N40N D40N50N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1B2.C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我国四个地区水资源总量和耕地面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若仅从图中资源条件考虑,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地区是()A甲B乙C丙 D丁4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 B消费水平C对外开放程度 D科技水平答案3.C4.B考点一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带。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如下表所示:地区差异主导原因(因素)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区东亚、南亚社会因素自然条件优越自然因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北美洲东北部(特别是五大湖区)工业、金融、贸易发达经济因素稀疏区高山寒冷区、干旱沙漠区、湿热地区 自然条件恶劣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自然环境地形全世界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区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中在平原地区气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水源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人类逐水而居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也较高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矿产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区,人口稠密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方式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多交通对一地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1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1)(2)题。(1)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气温较适宜位于平原地带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ABC D(2)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1)C(2)B第(1)题,该地区南部纬度较北部低,气候较温和、开发历史较长、城市较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第(2)题,北部石油、天然气开发,南部人口北迁。2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1)(2)题。(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适宜文化单一地势平坦水力资源丰富A BC D(1)B(2)D第(1)题,亚马孙河流域位于亚马孙平原,东临大西洋,所以A、D两项错误;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等十分丰富,但是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所以B项正确,C项错误。第(2)题,巴西既有欧洲移民文化又有当地土著文化;其东部虽仍处热带,但由于地形平坦,加之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因而开发较早,形成人口密集区;地势平坦,水力资源不丰富。3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加拿大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然后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和加拿大东南部的地理特征,作出符合实情的具体分析。答案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考点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实质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一个警戒值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是一个合理值区别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意义生存发展数量大小相同点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经典高考)读下图,回答问题。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素养解读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运用综合思维,结合图中数据归纳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和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运用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判断出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解题流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自主尝试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四步法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1)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一个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一个地区的资源越丰富,区域环境承载力越大。(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会影响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一个地区的上述条件越好,区域环境承载力越大。(3)考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从而提高本区域的环境承载力。 (4)考虑区域的消费水平一个区域的消费水平与其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区域环境承载力越小。1(2016上海卷)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甲省乙省丙省丁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778.5914.3283.41 799.4耕地面积(万公顷)588.31528.18814.07414.95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C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的短板;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故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2019山东青岛模拟)新加坡国土面积仅为714.3平方千米,人口54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均50 123美元(2011年)位居世界前列。据此完成23题。2从单位面积看,新加坡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得益于()A气候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C生活消费水平低 D科技水平高3当新加坡处于人口适度曲线图第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A资源 B生产力C科技 D消费水平2D3.A第2题,新加坡资源短缺、消费水平高,但由于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资源利用率高,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大,远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第3题,当适度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随着积极因素增速缓慢,消极因素凸显,特别是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适度人口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在第阶段,人口增长变缓并趋于稳定主要是受国土面积较小、资源短缺的影响。图表专攻(十二)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在高考中,对于人口内容的考查,绝大部分以人口资料统计图为载体呈现。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曲线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人口金字塔图等类型。图1曲线图图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图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图4人口金字塔图一、曲线图的判读看趋势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低。例如上图,读某国家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从1800年到2008年,该国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看数值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上图中该国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上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看阶段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附近,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二、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不一致)。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三、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图: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2处的虚线(各自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0、8、16、29)。四、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2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3析变化(1)正常变化: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2)特殊变化:下左图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这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当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2018江苏卷)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2)该国最可能位于()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解题指导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自主尝试(1)C(2)B(2018山东威海二模)2018年1月网文“中国人口形势雪崩”成为网上热搜,2017年出生人口1 723万人,比国家卫计委(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初最低预测少整整200万,比日本的出生率还低,部分专家甚至推测2100年中国人口消失一半。下图为2014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有两处明显人口年龄结构高峰,推测历史上中国人口出生最高峰可能是()A19501960年B19601970年C19701980年 D19801990年(2)“中国人口形势雪崩”,主要指()A出生人口数量太少 B全面两孩政策失效C整体人口极度老化 D整体人口的急剧萎缩(1)B(2)D第(1)题,图中2024、2529和4044、4549年龄段为两处明显的人口高峰,结合常识妇女生育年龄主要是20左右开始,2024、2529年龄段人口可能是4044、4549年龄段人口的后代,从而推测,历史上中国人口出生最高峰可能是4044、4549年龄段人口出生的时间,大致为19601970年之间。第(2)题,人口形势雪崩,关键在于未来形势发展,A出生数量比预期的少,不是现有数量少;全面两孩政策受生育成本高、生育观改变等影响,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但不能定论失效;长期低出生率结合中国人口结构图可以得出人口老龄化未来会加速发展;民众整体生育意愿走低,如低生育率不能逆转,人口可能消失一半,人口雪崩主要指人口数量变化。课时作业(十六)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9湖南长沙模拟)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2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B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C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D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1D2.B第1题,国人口集中在国土东南部与西南部,与澳大利亚相符;国人口集中在莱茵河、多瑙河流域,为德国;国人口东多西少,与美国相符; 国东北部人口稠密,与印度吻合。第2题,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美国西部以山地为主,开发较晚,人口稀少;印度中部为德干高原。(2019南阳模拟)下表示意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读表,完成34题。省份人口/万人面积/万km2山东省1990年8 439152012年9 685青海省1990年446722012年5733.19902012年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4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其最主要原因是该省()A交通不便B人口消费水平低C自然环境脆弱 D资源贫乏3B4.C第3题,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可知,19902012年山东省人口增加了1 246万,增长速度为14.8%;青海省人口增长了127万,增长速度为28.5%,故A、C项错误。山东省人口密度大于青海省,D项错误。山东省人口密度由562.6人/km2增加到645.7人/km2,增长了15%;青海省人口密度由6.19人/km2增加到7.96人/km2,增长了29%,B项正确。第4题,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是人口承载力低的最主要原因。(2019山东十二校联考)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5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A和 B和C和 D和6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B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C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D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5C6.C第5题,直接根据图示的等值线判读,并结合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原则判读即可。第6题,根据图示美国潜力最低的区域为西部山区,而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人口潜力较高,A错误;地区人口潜力较大与气候无关,与该地区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等因素相关,B错误;地区为美国西部高原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因此人口潜力指数比较小,C正确;位于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平原,该地区矿产资源贫乏,D错误。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79题。7下列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A四川 B广东C海南D广西8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的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大城市劳动力短缺造成的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ABCD9从图示信息分析,下列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合理的是()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能力依靠资源开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ABCD7B8.D9.D人口承载系数越小,人口负担越轻。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造成图示区域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是缓解人口压力的合理措施。(2019河北保定模拟)土地承载指数是指人均粮食消费标准量(400 kg)与人均粮食产量之比,下图示意我国19492009年人口数量和土地承载指数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011题。1019492009年期间,影响土地承载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数量 B科学技术C市场需求 D交通运输11目前我国土地承载指数区域差异巨大,下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A增加荒地开垦 B鼓励人口流动C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D提高机械化水平10B11.C第10题,结合土地承载指数含义和图示信息分析知,我国19492009年期间在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人均粮食产量不断增长,说明单位面积产量不断上升,这是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第11题,我国土地承载指数区域差异巨大,是我国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造成的,而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是提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二、综合题(共56分)12下图是我国2010年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近年来新疆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省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6分)(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相关性?(6分)(2)以上现象揭示了,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的标准。(8分)(3)河南和新疆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都比较大,成因有何差异?近年来,从内地来新疆的流动人口已突破200万人,主要来自河南、四川等省的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12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直接归纳出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规律,是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东部大、西部小,因此两个指标之间是相反或呈负相关。第(2)题,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是否合理应考虑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第(3)题,新疆地区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河南则是由于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造成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河南、四川等省剩余劳动力丰富,到新疆地区可以寻找较多的就业机会。答案(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2)人口数量与分布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3)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河南人口基数大,面积狭小,所以综合人口压力较大。新疆地广人稀,土地、矿产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河南、四川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13读我国人口分布资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黑河腾冲一线东西部地区比较表面积比例人口比例人口密度东部地区46%96%222 人/km2西部地区54%4%9人/km2(1)黑河、腾冲分属哪两个省级行政区_、_。(写简称)(4分)(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_ _。(6分)(3)从环境人口容量入手,分析我国人口分布这一现状存在的合理性。(10分)(4)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影响环境容量的问题?(10分)解析本题要求从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入手分析人口分布特征的产生。人口分布受自然、社会经济(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主要受资源、科技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制约。答案(1)黑滇(云)(2)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3)我国东部地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交通方便,科技水平高,环境人口容量大,可养育的人口多,而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可养育的人口少。所以,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合理的。(4)注意保护环境,避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注意保护资源,不要盲目开采资源,造成资源破坏和资源浪费;统筹考虑西部资源、劳动力与东部资本、技术的结合方式,在东部技术、资本西移的同时,可以考虑西部部分劳动力、人口的东迁,以减轻西部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专用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第一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讲义.doc)为本站会员(荣***)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