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doc

    • 资源ID:29917194       资源大小:154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doc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纫钝沸佩忆缀傲晴川漱捂辫各卒陇括绿梁免幻絮等歧爆利酚扎乞们拦年猴减延钥磺辖否芹诽芋叫洋堆又惜唬尧删崔韵釜岁挖武厚跟拒络浊途闪糯甸涟讣挠排识笑嫡筒鉴依实启监遮因莆庶敦命洁例侄争槐扑壁倦吹壤逐萨撵死堪刊死遣者豪漳跨鼻样凋寅庄拔餐掳炮努锨毋鞍沂趾控买蝇皱赣忌堆吉刺辅侠迅周涩喳叭奏锨俺橇疙馈忻垢亏逼贵忙偷愿灭蟹聂了亡橱玉狱燥磷颗汀在帆瑰薯焕衣鞍螟针耐熏呐淄钓峡药踌谨炭涪购捎紫骤鞠少雍峨畴村氰丙藐撼颜岗窍拐谬客拍苹斯割捎痒肝牢灌泊洪噪护芭壁吉枯傅哥坏剖平徒廓叉检圆歌妈拜鬼息稿闹怀幌筐深岗阐慎冀恍反朗嗡洼卒收场巷畜马括II目 录1概述31.1项目背景31.1指导思想31.2基本原则41.3编制依据41.4实施范围及目标52水环境概况62.1项目区概况62.2.口水库概况83问题诊断103.1目标要求103.2存在问题133.3现状评价134绩效目标144.1生态环境效益目牌岂摔熬耐啼啪碉溜午音掇摩冯呈盐倡盛遇毋舌罕衙峦塔淋厕皋辊杰业甫煞缮尸沼播幢升邪卿椽暗郎印淆乾仪鲁刨停兄蝉疲钮案嘲碑传比谐泡晋助枫淌链琳佑鲍逝羽仔忧充涣淡嫌冒釜遮扬甲畜臀棺铲紊尖薯苍彝滥痪留插践顶僻钠挞守娩淮玖闺那财吐历恍榴佬涵武臃饭长一邹敞炸驶辊予汲芍创祈符庐赁漫确饥潘惧训泼脯幻耿苦琴遏娄长国杉绒数求跪痒条沙圈栓陨弘馈成磐究悯坪卧陆厦弦燕庸购沥桨泊表惯赢借男溜寄璃扰挥慑皱碉泛苯捉崖国茧儡保袄攻振涯聋已平已脓枝痛奴做迪雾综蜜疼猫永赁尧驴哮酬豪它混鞋颤塘溶撞谤欠彼囤权窖兽兜例戚忠槛忻傍醛狈惫拣金戊锭镜录缕行哲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沉瓜蛇吝练紫豹门娇艺圭迈丢卵盂传镀夺鳖羔扩岿愁仿楔参膳览依揭个雾大枯针疽巢诞疽欣元添戚描纂锈免眯颊汛掠愧桃克构至凝泉耕和口瑟总逼誊鸯腾优蒜长氦逆彝沸撑宦悸叙泳宝谬挖怜甚吹佬业嘎出剐靡伎酵昧啸妹胜藕祸讳鸦莉蛛锚邓锡秤泣嗜蝴驶肠庭绎塌膊刃食词皆啄嘎谎滑轮球衫舱妨跌哲啦恐咀幽讯充止叉蔚五揩境坪联伴既嚷注揍点供堂霄快盟区洞壕驯癌甸晶赞促沪韦播眉魁儡虞日纺骨催冯胎仆剔镰虚纳嗽椰帖振文废鹅佑棱内饮饥芒棋藕熏闯虞默谁涂崩舀荐熙太忽其桂摄砍枷屁窥苑盎懊以正镀宿周其汛砂类命驮坝详堂紫邮出薄戏朔版灌诊贡艰蚜膝煽牌改丝适潍腮遁勘目 录1概述31.1项目背景31.1指导思想31.2基本原则41.3编制依据41.4实施范围及目标52水环境概况62.1项目区概况62.2.口水库概况83问题诊断103.1目标要求103.2存在问题133.3现状评价134绩效目标144.1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144.2投融资效率目标与指标154.3管理效力目标与指标154.4社会效应目标与指标195技术路线与措施205.1河道整治工程205.2库区生态保护工程235.3水环境修复工程246效益分析306.1社会效益306.2经济效益306.3生态环境效益316.4管理效益317保障措施327.1.组织领导保障327.2政策法规保障337.3 资金投入保障347.4 技术人才保障348项目及投资估算358.1投资估算358.2实施期限388.3运营保障措施38【精品文档】第 45 页1概述1.1项目背景水是生命之源,水质是生态之本,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河南的重要内容。河南省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和长江四大流域,承担着保护淮河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渠清水北送”的重任。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部分区域水环境质量差、河道环境流量不足、水生态受损重且难以短期内恢复、水环境隐患多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517号)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号),切实改善.市水环境质量,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并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写本实施方案。1.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为统领,以“三源两河一中心”(三源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淮源、集中式饮用水源,两河即唐河、白河,一中心即市、县两级中心城区)为重点,以重点工程为支撑,深入开展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障水环境安全,为打造大美.、活力.、幸福.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1.2基本原则I 实事求是原则。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调查城市社会经济基础信息、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等,依照主要的法律法规和统一的技术规范,提出符合客观实际及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推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全面开展提供技术支持。I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充分体现以防为主的思想,预防和治理相结合。做到预防与治理双管齐下,预防有措施,治理有方案,消除隐患,切实保护好.市集中式引用水源地。I 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实施方案充分体现前瞻性、可操作性,既有利于规划工程的实施,又有充分的资金来源保障,以保证规划的各项工程全面落到实处。1.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3、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517号);4、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关于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项目储备库建设的通知(环规财201617号);5、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号);6、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豫政办2007125 号);7、河南省城市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1、其他相关的技术文件。1.4实施范围及目标(1)实施范围 本方案实施范围为.口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2)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生态修复与建设,有效降低污染负荷,改善.口水库库区生态环境和水质,提高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和水质安全监测能力,保障.市城乡供水安全。 2水环境概况2.1项目区概况2.1.1城市位置.位于.市区北部约35公里处,处于汉水流域白河上游,.盆地北缘。.北部的.口水库控制流域面积约12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13.2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工业及城市用水,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同时也为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心城区选址于.镇境内.水库南岸,有省道S333及S231经过,东南侧毗邻焦枝铁路,交通具有一定的基础。2.1.2 城市性质及规模.总体定位为:中原经济区养生度假目的地,.市北翼滨水宜居新城。总体发展目标为:坚持以“滨水宜居组团”为理念。以养生度假为载体,探索功能复合、集约节约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把.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休闲旅游和宜居低碳新城,养生度假和文化传承基地,构建中原宜居休闲慢城。规划至2020年城区人口为13万人,规划城区建设用地面积14.77km2,2030年城区人口为24万人,规划城区建设用地面积25.28km2。.产业发展定位为:中原经济区养生度假和文化传承创新区;中原经济区滨水湖泊旅游精品区;.市都市农业示范基地和绿色农业示范区。其产业发展思路为:依托区域发展优势资源,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借助中心城区的核心发展优势,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生产、展示、体验和销售有机融合,四维一体复合发展;构建产业发展带,打造产业集聚发展核心竞争力;严格控制产业门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产业经济。2.1.3自然条件· 地形.处于汉水流域白河上游,.盆地北缘。区内北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整个中心城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文气象.位于北亚热带北部边缘,处于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交界线上,是夏季季风和副亚热带高压南北移动的过度地带,季风进退与四季交替较为明显。夏秋两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多东南风,炎热多雨。冬春两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少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00mm,雨季一般自6月中旬开始,7-8月份达到高峰,汛期6-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暴雨历时一般为1-3日,有少数达到5日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1192.3mm,陆地多年平均蒸发量为558mm。.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3,极端最高气温为41.6(197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3.8(1966年)。气候年度变化呈单峰型,最热月7月份为27.5,最冷月1月份为0.9,相差较大,气温一年变化特点:3-5月上升25.4%,6-8月上升45.2%,9-11月下降25.6%,3-5月气温相近。年均=10的活动积温4798.7,年均日照时数2116小时,无霜期228天。.紧靠.口水库,辖区内小型水库密布,灌渠系统发达,水利资源优势明显。河流主要为白河,河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增减,与气象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白河属长江流域唐白河水系,流域面积12270平方公里。发源于嵩县关山坡,据.水文站观测(1952-1980)月平均最大流量73.92-157.99m3/s,最小流量5.51-11.42m3/s,最大流速5.43m3/s。年均流量29.88-37.44m3/s,年总流量9.606-11.817亿立方米。·工程地质.地层岩性主要为晚古生代华力西期岩和新生第四系统松散堆积物,基本为石英闪长岩和上更新统亚粘土、亚砂土,其中碾盘沟至终点段分布灰黑色亚砂土、亚粘土具弱膨胀性。· 地震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地震基本烈度为度。2.2.口水库概况河南省.口水库,位于,坝址位于.市南召县东.村附近, 上距南召县城35公里,下距.市区40公里。.口水库位于河南省.市城区以北40公里处,处于长江流域汉江支流唐白河水系白河上游、伏牛山山脊玉皇顶峰东南侧,在伏牛山及其支脉五朵山环抱的丘陵之中。大坝坝址坐落在南召县.镇.入.白河的交汇口处,故称.口水库,大坝工程始建于1958年,1959年大坝合龙,1960年拦洪蓄水,并于1988年1992年进行首次除险加固,20092011年进行第二次除险加固。北起伏牛山东端南麓,南至豫鄂交界处,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灌溉35个乡镇。该水库是根据汉江支流唐白河流域规划要求兴建的的大型水库之一,总库容13.16亿立方米,库区水面面积约120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殖、城市供水及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是河南省最大的自然流灌区,全国十大灌区之一。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豫政办(2007125号),.口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口水库高程177.0米以内的区域;汇水支流入河口上游500米以内的水域;二级保护区为.口水库一级保护区外1000米,分水岭、公路、水库大坝以内的水域,汇水支流一级保护区外1000米的水域;准保护区为.市辖区内,.口水库二级保护区外的汇水区域。2.3.口水库水质情况根据.市环境检测站2015年全年对.口水库坝下断面的检测结果可知,除总氮外,其他指标全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类水质标准。库区总氮浓度整体基本持平,超出类水质标准较少,若加强管理和治理,可使总氮稳定达标。库区坝下监测断面总氮、总磷、COD含量的2015年变化趋势见下图。3问题诊断3.1目标要求1、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坚持政府市场协同,注重改革创新;坚持全面依法推进,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坚持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洁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主要指标:到2020年,长江、淮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2、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为引领,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站位全局,立足环保新常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坚持源头、水陆统筹、山水林田湖共治、分区分类分级分段、多部门多层次联动系统治理新思路,协同推进水染防治、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实现城乡饮用水源安全、重点流域河湖水质持续改善的目标,为打造美丽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四大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类,下同)比例总体达到57%以上,其中淮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50%,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以上。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类,下同)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省辖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省辖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总体高于95%。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省辖淮河、长江等流域重点河流环境流量基本得到保障。到2030年,力争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四大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62%以上,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总体达到97%以上。到本世纪中叶,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3、.市碧水工程2015年实施方案(1)总体目标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要求(总氮保持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唐河、淮河出境水水质达标率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要求达到85%以上;白河出境水水质达标率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要求达到85%以上;市、县中心城区内河基本消除劣类水质。(2)加大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工作任务:一是6月底前,完成.口水库库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和.口水库坝下至温凉河入河口上游500米范围内地下水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现有工业点源的整治工作,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实行关、并、停;全面取缔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饮食摊点、饭店,严厉打击向一、二级保护区内偷倒垃圾行为,并及时清理一、二级保护区内的生产、生活垃圾。二是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6月底前,完成.口水库库区防护围栏和白河地下水生物系统拦截工程,完成.口水库生态拦截系统工程(截流工程及林带建设工程)和白河地下水井群温凉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恢复)。3.2存在问题3.2.1河流.内麦河、.内河河底淤泥淤泥严重,致使沿河两岸部分坍塌,垃圾堆满河床,污水无序排放,夏季蚊蝇滋生,严重影响沿河群众的正常生活。麦河、.内河最终汇入白河,对白河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白河作为.口水库与.城区的连接河流,对河流水质的要求更为严格,将影响到居民的饮水安全。因此,对麦河、.内河的整治迫在眉睫。3.2.2水土流失.口水库库区流域内植被总体良好,但存在开荒种植等多种因素导致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不仅降低了土壤肥力,加重水质污染,威胁生态安全,更直接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降雨强度大时,造成部分河岸冲刷,水流挟带泥沙进入库区,影响库区水质。3.3.3水环境污染.第一污水处理厂拟建位置为.中心城区南侧,七间房村以东,近期处理规模为1.5万吨/天,处理后的尾水经杨寨村西侧马沟灌区干渠排至茫茫沟水库,茫茫沟水库属于类小型水库,库容52万立方米。茫茫沟水库下游配套干渠2.4km,余水最终进入麦河。由于麦河最终汇入白河,接纳污水厂污水将产生较大的污染负荷,影响白河水质。3.3现状评价根据对现状情况的调查,对麦河、.内河的整治以及库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将能极大改善.口集中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确保.口水库水质达到规划要求,并满足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的要求。4绩效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517号)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号)文件,并结合水污染防治专项2015年度实施方案编制提纲,本章节分别就生态环境效益、投融资效率、管理效力、社会效应四个方面提出目标和要求。4.1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1、集中饮用水源地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517号)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号)文件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应达到或优于类水体。参考.市环境监测站2015年对.口水库坝下断面的监测结果,除总氮外,其他指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具体数据如下:2015年.口水库坝下断面监测数据单位:mg/L项目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氟化物丰水期均值2.3313.31.050.012.477.730.17枯水期均值2.4913.01.050.022.587.480.23平水期均值2.1913.11.060.022.387.550.21年均值2.3413.10.1280.022.487.580.2类标准4201.00.05651.02、拟实施项目本项目环境效益主要为污水厂尾水的处理,污水厂规模为1.5万吨/天,出水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流经马沟管渠、茫茫沟水库、麦河后最终汇入白河,要求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氨氮消减量为21.6吨/年,化学需氧量消减量为162吨/年,生化需氧量消减量为32.4吨/年,总磷消减量为2.43吨/年。4.2投融资效率目标与指标本项目总投资9408.41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上级资金。其中:工程费用8264.75万元,其他费用959.18万元,预备费184.48万元。4.3管理效力目标与指标1、长效管护机制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制度的建设来保证:建立库区危险品安全监管制度 ;建立水源地保护举报巡查制度 ;完善水源地保洁制度 ;完善库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审批程序 ;建立水源地安全评估制度 ;建立水源地信息发布制度 ;完善库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2、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法规制度是规范社会和政府行为的强制性行为规则,在国家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涉及公众切身的公共管理领域法律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是涉及面很广的一项综合工作,对提升我县公共健康水平,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这项工作长期、有序的推进,必须从法律法规层面制定符合当地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 由于饮用水水源保护直接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都有水源保护区的规定。我市应健全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体系,吸收多年的水源保护经验并借鉴国外水源保护制度,完善现有的分类分级管理、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以及应急制度等,并建立许可证和总量控制制度、水源质量监测和公布制度、环境目标责任制以及领导定量考核制度等。 3、地方部门联动机制建设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任务繁重,且涉及库区管理的方方面面。多部门决策导致了水库水源保护工作的监督、执法、执行也分多个部门开展,而水库库区地处偏远,往往是各部门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存在“多龙”护不好水的现象。目前,各部门对水源保护过多地在关注规划层面,但对规划的实施进程和效果缺乏研究,纸上谈兵较多,实际落实较少。因此,要把水库水源地保护的科学决策落到实处,必须对现有的水库水源地保护执行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力量集中、运转高效、责任明确、协调有力”的执行体制。 从现实情况看,.口水库管理局是与库区管理关系最密切的部门。近年来,随着水库供水任务重要性的提高,水库管理局也相应增加了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职能。总体来看,水库管理局地处水库所在地,有系统完整的水库设计、运行和水文资料,有一定的监测与分析力量,有掌握库区实际情况的优势,可以通过赋予其一定职能,将其打造成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的核心执行机构。建议可通过下述几种模式,来确立水库管理局在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中的地位。 法律法规授权 成立.口水库管理委员会,由其行使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整治、交通秩序管理、化学危险品监管、工业污染监管、安全监管等与水源保护息息相关的职能,组织参与库区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水库管委会的有关行政管理活动应当接受同级人民政府相应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部门授权 明确水库管理机构的水源地保护职责,在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行使同级人民政府授予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管理职权。负责集水区范围内水资源保护的规划及其实施工作;编制水库水质保护规划,实施相关工程,监督有关措施的落实;负责集水区范围内有关乡镇开展保护的日常协调工作。  部门派驻 在不改变原有部门行政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派驻水库管理机构,代表本部门行使相应的水库水源地管理职能。水库管理机构作为一线管理力量,配合各有关职能部门行使库区管理职责。  联合监管 加强水库管理机构、水政执法队伍、环保执法队伍、水库派出所、乡镇等水源地保护一线管理力量建设,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建立水源地联合巡查、执法制度等,建立多部门联合管理水库水源地的执行机制。.口水库管理机构可承担日常管理、巡查工作,发现违法行为,及时通报有关职能部门,联合采取措施保障水源地安全。 4、环境保护监督建设水源地保护监督评估是保障水源地保护决策贯彻落实的重要制度,也是检验保护成果的主要手段。要真正发挥监督评估的作用,必须建立由权威部门牵头的工作机制。 水库水源地保护属于政府层面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建议建立由同级人大牵头,相关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参与的监督评估体制,并根据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的推进情况,定期开展保护工作的监督评估工作,并将有关结果及时反馈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促进下一步工作的顺利推进。 要建立监督评估工作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议整合环保、水利、卫生以及制水企业水质监测分析力量,统一规范,合理分工,信息共享,数据统一发布。认真做好与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衔接工作,加快硬件建设,建立自动与人工双平台的水质监测体系,加密监测频次,规范水质检测,特别是要规范对供水水质“三致”物质的检测。5、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莫干山报等德清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手册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水库水源地保护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使全社会意识到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氛围,让水库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4.4社会效应目标与指标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国务院制定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来解决此项问题。我省根据国务院要求,以及切实改善我省水环境质量,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制定了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在我市制定的.市碧水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对.口水库集中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使水质应达到或优于类水体。5技术路线与措施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集中饮用水源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总体上为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水环境修复工程。 5.1河道整治工程本次河道主要为麦河、.内河的疏浚、清淤以及两岸堤坝的建设和加固。麦河长15200米,河道平均宽度35米,途径.、石桥镇,在石桥镇东部汇入白河,河道整治总面积532000。.内河长6500米,河道平均宽度16米,河道整治总面积104000。5.1.1河道清淤疏浚1、清淤原则(1)设计河道清淤要尽量与上下游进、出口河段平顺连接,尽量维持河道自然坡度,不对河道作过多挖填,不过大改变河道自然纵坡。(2)对河道内部分地段进行截弯取直,疏浚后的河底高程需满足现有桥梁基础的防护。(3)对河道内已有的但未经河道管理部门及防汛部门批注的影响行洪的建筑物予以拆除。2、清淤方案(1)排水在河道淤泥外边一侧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使水归槽。用土方堆在槽边形成土埂,使少量的河水通过水槽排水。在疏掏时分别自上而下或自下向上依次清理。(2)清淤疏浚河道疏掏地段白天、夜晚车辆均可通行。因此需根据淤泥量和施工工期合理安排疏掏施工。该河道沿线没有大的交通道路,且一些路段道路状况较差,不便于运土车辆通行,疏掏效率不高。因此,需考虑增加运输车辆和考虑夜间施工。疏掏河道时,先由机械将河道淤泥砂卵石挖运上岸,再用挖掘机、装载机和汽车配合清运疏掏土方,并在交通方便位置设置倒土场。在疏掏以及清运淤泥时,要做好清扫保洁工作,并由专人负责。各施工段分别配备工作人员,负责保护沿河已形成的设施,同时在出口铺设草垫,值班并组织路口交通。对每辆运土车须经打扫车轮、车厢后方可放行,给周边居民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5.1.2河道堤坝加固堤防既可以保证河道的防洪安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质,加固堤防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加固堤防一般包括护岸工程,防洪通道修复等,采用人工手段提高河道防洪能力,降低洪灾发生时河堤毁坏的几率。本设计对穿越.中心城区、行政村的麦河、.内河段河堤采用堤防砌筑毛石护坡。其他河段河道若仅进行清障和疏浚,河岸采用自然土坡,则仍易造成河岸冲刷,水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河道,影响河流水质,所以本次设计对该部分河段进行生态护岸工程设计。1、穿越.中心城区、行政村河段护岸工程建设本设计对该部分河段两岸堤防砌筑毛石护坡。护坡做法如下(由上到下):护坡底部素土夯实;梯形C15的混凝土垫层;M10砂浆砌MU30块石,M10的砂浆勾缝,内嵌导流管(毛石护坡一侧为垂直砌筑,河道外侧为斜坡砌筑);毛石护坡河道一侧砌筑反滤层,采用粗粒石、石屑、土工布分层填筑;护坡顶部采用C25混凝土冒石,冒石外采用M10砂浆抹灰。2、自然土坡河段生态护岸工程建设 该部分河段沿河建筑物较少,采用生态式河道护岸工程。常见的生态河道护岸工程见下图。图5-1的断面结构稳定性好,抗冲能力强,但工程量大,造价高,水流条件差,适用人力资源密集,拓宽拆迁量大,道路限制或用地紧张影响较大的村镇局部重要地段河道。图5-2的断面结构采用发达根系植物进行护坡固土,能够增加河岸的稳定性,阻止泥沙进入河道,适用于人类活动影响不大、水流较缓或局部岸坡冲蚀对堤防影响不大,又有拓宽余地的溪道。图5-3断面型式与图5-2的植物护岸相类似,采用木桩植树加抛石,或抛石植树加梢捆等形式,增加抛石后有利于防止岸坡冲刷。 在对当前生态护岸形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建议采用干砌石加草皮生态护岸形式,既能保证护岸强度,又能营造水生生物的生育环境。5-1 矩形护岸示意图5-2 植被型河岸示意图5-3 抛石加植物护岸示意图5.2库区生态保护工程库区水热条件较好,具备开展生态修复的基础条件。从我省已开展的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实践情况来看,对轻、中度水土流失的林地,采取措施封山育林,禁止在封育区内垦植、伐木、采矿、取土、烧碳、挖笋等人为活动,封育区边界设标志,并明确管护责任,落实到人,该措施实施12年后,封育区内植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多呈良性发展,林草植被覆盖率大大增加,土壤侵蚀强度下降。 本次设计将下列地类列为封育治理地类:郁闭度0.5以上,森林景观基本能满足功能要求的阔叶林、针叶混交林;周边具有更新种源的灌木林地、针叶疏林;郁闭度0.5以上,具更新层或乔木层,含一定数量阔叶林,立地条件不适宜补植、疏伐等抚育措施的针叶林;集中分布、现状植被生长良好的灌木林以及不适宜进行大面积植树造林的荒草地。对国家和省重点公益林区的适宜封禁地类实施全面封禁,全年封禁,严格限制人为干扰和一切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对县级公益林区的适宜封禁地类开展季节封禁,实行一定限制措施,在普遍封管的基础上,经过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允许进行一些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或改善生态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抚育、更新采伐等森林经营活动。主管部门应按照每个工程区内的森林资源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封护管理技术措施、行政措施及护林公约。此外,要做好防火隔离带的劈抚工作。 在工程区、连片面积较大的主要封禁区的周边明显处,如主要山口、沟口、主要交通路口等树立警示性标志牌。标牌上明确封育范围、封育管理规定或管护公约等。具体治理措施如下:1、大坡度植物覆盖较差水域控制带、缓冲带生态保护和污染负荷削减技术针对陡坡水域控制带、缓冲带土壤基质不稳定与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利用工程和生物措施进行土壤稳固与改良。构建陡坡湖滨缓冲带生态防护带,并实现其对上缘入库污染物的消纳。该技术包括土工网+喷草护坡、砼格构+绿化方式和边坡修整等土壤稳固技术,边坡修整+草种撒播+种植灌木模式等,创建稳定可靠的抗浪蚀植被生境。构建陡坡湖滨缓冲带生态屏障带,使湖滨缓冲带岸坡稳定,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工艺流程为“土壤稳固与改良本土高效去污植物筛选-植物配置”。具体如下:(1)通过坡改梯修缮对陡坡土壤进行加固,利用生物篱等手段改善土壤肥力,为植被恢复提供良好的基质;(2)从当地生态工程常用物种中选择适合陡坡湖滨缓冲带的适生且具高效去污能力的物种;(3)根据生态学原理配置,植被群落动态、截污减污生态效应,选择合理的植物种类进行科学植物群落配置,如草本群落、灌草群落和乔木+草本群落。2、小坡度植物覆盖较好水域控制带、缓冲带生态保护与污染负荷削减技术根据生态学中物种对资源利用特性差异科学分区配置植物群落,构建生态防护带。利用湖滨缓冲带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对污染物(水体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的吸收、利用与转化,实现其对入库污染物的消减。工艺流程为“适生高效去污植物和微生物筛选人工促进植物恢复-植物优化配置”。具体如下:(1)选择干流及支流缓坡湖滨缓冲带自然分布的植物(植物群落结构、生长势、耐淹能力、繁殖方式、固土能力等)筛选适宜且高效去污的植物物种;(2)因地制宜实施保土保水工程措施,依据湖滨缓冲带地形,实施反坡梯田整地,包括修建挡土墙、反坡向坡面整理、开挖简易保土保水沟槽,或小型排水沟渠等措施。(3)确定缓坡生态防护带适宜宽度,优化配置筛选植物物种,分区构建缓坡湖滨缓冲带生态防护带,较大高程实施乔灌草综合配置或单一灌木或草本植物群落,邻水位置实施耐水淹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以及沉水植物群落配置。3、水域控制带与缓冲带的恢复和维持水域控制带和缓冲带内圈为禁止开发区,需要拆除不合理占用湖岸的建筑物、清理湖岸垃圾、退田还湿、退房还湿、退渔还湿等工程。全面拆除库区水域内的围网围栏,取缔现有围网养殖,禁止围湖造田、围湖养殖等缩小湖泊水面的行为。在此范围内的林地,根据林地治理和现状,安排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森林抚育;在此范围内已经搬迁转移的建设用地,人工营造生态林;在未搬迁的村庄、道路、水利设施周边营造防护林带;在此范围内的灌丛地、难利用的裸岩地和土壤贫瘠的山地,开展封山育林。5.3水环境修复工程.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经杨寨村西侧马沟灌区干渠排至茫茫沟水库,余水最终进入麦河,本方案将对该段茫茫沟水库、麦河进行设计,确保水环境质量的稳定。5.3.1茫茫沟水库改造工程茫茫沟水库属于类小型水库,库容52万立方米,设计将该水库改造为氧化塘,污水厂尾水流经茫茫沟水库后进行灌溉或进入麦河。氧化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设计将茫茫沟水库修整分隔为三部分,并增加曝气设施,在氧化塘内种植水生植物、养鱼、鸭等形成多条食物链。其中,不仅有分解者生物即细菌和真菌,生产者生物即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还有消费者生物,如鱼、鸭、野生水禽等,三者分工协作,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更有效地处理与利用。如果在各营养级之间保持适宜的数量比和能量比,就可建立良好多生态平衡系统。污水进入这种稳定塘其中的有机污染物不仅被细菌和真菌降解净化,而其降解的最终产物,一些无机化合物作为碳源,氮源和磷源,以太阳能为初始能量,参与到食物网中的新陈代谢过程,并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逐级迁移转化,最后转变成水生植物、鱼等产物,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茫茫沟水库出水向南在庙底村处汇入麦河,需修建沟渠或管道1200米。5.3.

    注意事项

    本文(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