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doc

    • 资源ID:34323748       资源大小:51.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doc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精品文档】第 - 24 - 页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为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对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坚守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按照省委对苏州工作的最新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总体目标到 2020 年末,全市GDP年均增速保持在 7%左右,年进出口总额保持在 3000 亿美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 7400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53%左右,建设用地地均GDP达 4 52 万元/亩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超过 3%,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率 10%以上,认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 10000 家,国外专利申请总量累计达 8000 件;金融资产总量达 6.5 万亿元,上市企业超过 165 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超过 5000亿元;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超过 2400 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 27万元/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 90 以上,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地标型企业超过 50 家,培育 10 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品牌价值高的全球有影响力品牌,20 个全国市场排名领先的高端制造品牌和 20 个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同标准同质量的日用消费品品牌。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初步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二、重点任务加强统筹规划,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坚持系统化思维,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不断推进产业发展的集中、集群、集聚,持续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1突出规划引领,促进空间集约高效。立足长三角世界城市群产业分工,以省委“1+3”战略功能区规划为引领,抢抓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规划产业发展定位,提升城市能级,打造长江经济带的创新支点。加大统筹规划力度,科学规划 5 各市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优化产业布局,合理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发挥开发区主阵地作用,提升产业载体平台功能,引导开发区从产业集聚向能级提升转变,从政策优惠向体制优化转变,切实提升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智能制造普及率和经济增长贡献率。以打造全球先导产业创新高地为目标,高标准规划推进阳澄生态新区等城市新功能片区建设。2突出做大做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强化产业引领优势,高标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新高地,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跨越,增强苏州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立与创新驱动发展相适应、与制造业发展相融合、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坚持走“四化”同步发展道路,更好发挥农业服务城市、宜居生态、富裕农民和传承农耕文明的功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到 2020 年末,全市休闲观光农业营业收入超 35 亿元,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 5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50%,培育 20 个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3突出要素协同,打造一流企业集群。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现代金融助力和项目支撑,推动更多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着眼全球引育产业发展人才,全面提高人力资本数量质量,激发创新创业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持续释放人才红利。全市实现 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专利出自于企业。组织实施中国 500 强企业、年销售超百亿元工业企业、地标型企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原创能力强的“专精特新”示范中小型企业、地标型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到 2020 年末,全市“专精特新”示范中小企业达到200 家、中国 500 强企业达 14 家左右、民营 500 强企业达 20 家左右。聚焦先导产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让苏州成为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重要环节。 7 1前瞻布局先导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引导人才、资金、项目、载体向创新集聚区集聚,重点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业、昆山市半导体和光电产业、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相城区大数据和智能机器人产业等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建设。在新一代显示、生物医药、机器人及智能硬件、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打造一批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全市每个板块培育形成 12 个先导产业。组织实施一批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环节、关键技术、重大工程和载体建设专项。到 2020 年末,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5000 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 XX 亿元,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产值达到 1000 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产值达到 700 亿元。2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在交通、医疗、旅游、金融等重点领域,着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体验经济,加快苏州旅游总入口建设,提升旅游创新产品附加值,提升发展总部经济,大力实施服务业创新型示范企业创建工程。振兴历史经典产业,扩大专项扶持资金规模,支持丝绸、传统工艺美术等产业振兴发展。围绕省生产性服务业“双百”工程,推动商务、科技、软件、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培育知识产权、人力资源、检验检测等新兴服务 8 业集聚区,打造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领军企业。提升发展工业设计,积极培育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争创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完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到 2020 年末,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 60%左右,市级总部企业200 家。3持续壮大数字经济。推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特色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 5G网络建设,统筹部署城市物联网,完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库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基础。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政府治理、城市管理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各项战略合作协议和重点项目的实施。瞄准国内外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积极引进海内外人工智能知名企业。着力培育本地ABC企业,强化规模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对接合作,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和示范项目。举办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到 2020 年末,全市ABC相关企业超过 600 家,数字经济总量超过 3000 亿元。建设制造强市,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 9 主攻方向,打破产业边界,引导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1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落实中国制造 2025 苏州实施纲要,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对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加大工业企业研发支持力度,全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全面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示范工程,以智能车间诊断为切入点,加快实施智能工厂培育计划,前瞻性布局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技术,逐步形成智能制造的苏州方案,积极创建中国制造 2025 国家级示范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实施工业企业宽带“企企通”计划、“企业上云”计划和两化融合贯标计划,积极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和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省级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示范企业。2020 年,全市设备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超过 70%。2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服务化。面向世界前沿科技前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瞄准国内外大院大所和龙头标志企业,鼓励在苏设立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共同成立市场化运作的实验室。以制造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使制造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依靠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实现从机械产品向智能产品转变、从 10 提供产品向提供基于产品的服务转变。支持制造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提供集成化、一体化服务系统。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紧密协同,推行设计研发众包和网络化协同制造。到 2020 年末,全市高标准建设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 20 家,新增市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0 个。3推动制造业品牌化国际化。开展质量管理提升、品牌“植树育林”、标准提档升级三大行动,努力建成全国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先导区。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推广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发挥质量标杆引领作用,力争中国质量奖实现零的突破。完善品牌建设梯队,建设一批品牌形象突出、管理水平卓越、质量水平一流的企业及产业集群。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精通质量品牌管理的企业家、首席质量官和苏州工匠。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建设一批标准化试点示范企业。加快提升对外开放合作层次,向创新环节延伸,鼓励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加强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和全球供应链创新合作。推动“苏州制造”向“苏州质造”转变,到 2020 年末,全市培育省级制造业名牌超过 500 个,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全国质量 11 提升示范区、江苏省区域名牌 15 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实体经济新空间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低质低效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制造业化解落后过剩产能,实现存量优化和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1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手段,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推动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多元化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以大闸蟹、茶叶、枇杷、杨梅等为特色,着力推进“优质农产品电商化、农产品电商品牌化”。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动农林畜渔与旅教文康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质、有创意的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田园、精品路线和本土品牌。到 2020 年末,全市“四个百万亩”保有量稳定在 410 万亩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72%。2全力强化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引导企业绿色高效发展,实现全市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全覆盖。切实落实差别化城 12 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和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政策,制定出台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差别化价格政策指导意见,积极对上争取,加大要素差别化政策导向力度。贯彻落实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广企业刷卡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试点。3坚决淘汰低端落后及过剩产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工作,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坚决完成省下达的钢铁、平板玻璃等去产能任务。深入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全市化工行业优化提升整治专项行动,坚决高标准完成压减化工企业任务,切实提升化工行业整体水平。严格落实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全面完成淘汰类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退出。加快低端低效产能企业及产能退出,注重企业退出过程中腾退土地、节能减排等成效,通过“腾笼换凤”实现存量优化,为发展新兴产业腾出资源空间。4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坚持多管齐下,精准治理“散乱污”企业。按照“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原则,取缔一批,整治一批。以“两高一低”行业为重点,全面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手续不全、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排污、存在安全隐患的“散乱污”企 13 业。对符合产业政策但缺少治污设施和环保手续的,要加强指导,帮助企业提升治污能力,确保达标运行。各市、区开展镇、村两级工业集中区整治提升行动,优化镇、村工业集中区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淘汰规划水平低、产业层次低的工业集中区,全面推进工业企业入园入区。突出创新生态,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集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全面完善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示范区、引领区。1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着力完善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和苏州自主创新广场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建设新兴产业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空气净化产品和气体检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平板显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主动参与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展苏州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增材制造等领域打造“1+N”的产业创新中心格局。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深入推进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创新载体,支持研究机构和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2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扩大“不见面审批”覆盖率和加快实现“3550”改革目标,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建立完善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组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智库,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支持采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政策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深入推进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和示范创建工作。3加快产业人才集聚。全面落实“人才新政 40 条”,深入实施人才引育“七大工程”,积极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政策,加快集聚高端领军人才,统筹推进各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集聚发展,到2020 年,全市人才总量超过 300 万,高层次人才总量超过 28 万。办好“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赢在苏州”海外系列创新创业大赛,探索更加灵活的引智模式,力争每年落户人才项目 400 个以上。加强与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团队的主动对接,深入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 15 务平台实体运行,落实高层次人才落户、医疗及子女入学政策,切实增强人才对苏州的归属感。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切实提升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在凝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产业高端发展中的作用和能力。三、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各市、区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年度任务,明确责任分工,认真组织落实,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强化用地保障。加大对上争取和统筹力度,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保障,统筹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加大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力度。创新产业用地利用管理方式,落实差别化供地政策,全面落实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制度,落实专项服务产业项目用地相关支持政策。 16 强化资金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从信贷投向、产品创新、渠道布局等方面推动金融服务向实体经济延伸、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大企业上市力度,发展产业引导基金和创投基金。争取设立民营银行和两岸合作银行,加快苏州银行上市步伐。加大财政对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强化项目建设。坚持以投资项目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扩大有效投入,激发民间投资,更好地发挥重大项目引领作用。强化投资促进协调机制和重大项目综合协调推进机制,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强前瞻性研究,紧盯国家重点产业布局,在先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领域发掘、建设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面向世界前沿科技,加快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科创载体项目。强化评估考核。针对各项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分别设定三年发展目标和年度发展计划。要建立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和 17 评估办法,实施定期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督查和通报机制。探索建立奖惩机制,推动资源要素、扶持政策向工作力度大、成效好的板块集中。

    注意事项

    本文(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