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水上交通工具的设计发展史和演变(52页).doc

    • 资源ID:37337916       资源大小:631.50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上交通工具的设计发展史和演变(52页).doc

    -水上交通工具的设计发展史和演变-第 50 页目录独木舟木筏竹筏木板船桨船木帆船蒸汽轮船现代水上交通工具概念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独木舟概述独木舟,又称独木船,是用一根木头制成的船,是船舶的"先祖",是最早的船舶,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现过。独木舟历史在遥远的古代,人类的祖先还处于以采集和渔猎为生的时期,他们活动的场所是森林、草原、江河、湖泊。由于没有水上工具,深水的鱼群,可望而不可得;河对岸的野兽,可见而不可猎;洪水袭来,来不及逃避就得被淹死。他们在与天斗、与洪水猛兽斗的长期斗争中增长了才干,增添了智慧。自然现象使他们受到了各种有益的启发。“古观落叶以为舟”,就反映了我们祖先早期对一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的认识。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自然现象,才引起人们航行的念头。人骑坐在一根圆木上,就可以顺水漂浮;如果他还握着一块木片,就可以向前划行。如果把那根圆木掏空,人就可以舒适地坐在里面,并能随身携带上自己的物品。这就是人们创造的最初的独木舟。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发现,圆柱形的树干在水里不稳定,它会翻滚,人在上面坐立不稳,人们根本无法在这种圆柱形树干上面活动。 就这样,人们就用石斧、石锛、锸等工具,将圆圆的树干削平。后来,发现用火比石斧加工木材更为方便。人们将树干上不需要挖掉的地方都涂上厚厚的湿泥巴,然后用火烧掉要挖去的部分。这样被烧的部分就被烧成一层炭,再用石斧砍,就比较容易了。独木舟就是这样制造成功的。 在中国古籍易经系辞中有“刳木为舟”的记载,就是说独木舟是刳木而成的。独木舟的类型中国古代独木舟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平底独木舟,底是平的,或接近平底;,头尾呈方形,没有起翘. 第二种是尖头方尾独木舟,它的头部尖尖的,向上翘起,尾部是方的。它的底也是平的。如1965年在江苏武进淹城内城河出土的独木舟,尖头敞尾,尖头微上翘,舟尾敞开宽而平,属于尖头方尾独木舟一类。其中一条长422米、舱上口 宽0。32米、深045米,尾舱宽069米。系用楠木制成。 第三种是尖头尖尾独木舟,舟头翘起,尾部也起翘。如1958年在江苏武进淹城出土的一条独木舟,舟形如梭,两端小而失,尖角上翘,属于尖头尖尾独木舟一类。舟舱中间宽,全长11米、舱上口宽09米、深045米,系用整段楠木挖空制成。外壁光滑木纹依旧,内壁布满焦炭和斧凿斑斑痕迹,这是古代先民经过数十次用火烤焦后不断用斧凿制加工成的。经碳14测定,这舟距今已有2800年历史,当属西周时期遗物。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完整的独木舟,号称“天下第一舟”。 现在的舰船是从以上三种类型独木舟演变过来的。 世界各地的独木舟独木舟不是中国独有,国外一些地区也发现了不少得木舟。在苏格兰境内佩斯地方的湖层里,发现独木舟. 在瑞士和其邻近地区,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除此之外,印第安人的独木舟和波利尼希人的双体独木舟也较有名。印度有种独木舟,其船侧装有可以放置货物的横木板。新几内亚的独木舟可以几条横排在一起,上面用横梁固定,横梁上铺坐席,还装有风帆,可以航海。 在英国约克郡一个沼泽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在荷兰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在英国发现的一只独木舟,长达16米,宽1.5米。 后来,我们的祖先发现把几根树木捆扎在一起,也可以产生更大的浮力。这样,就有人制成了木筏。木筏用藤条、绳子将几根树干或竹子绑扎成片状的漂浮物,就叫筏。它是用简单的石头工具加工制造的,使用的时间也最长,至今仍然到处可见。比起独木舟来,木筏的使用面积大,制作起来更容易一些。有了木筏,人们往返河流的两岸,在水中运行,再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受到木筏的启发,人们想到了自己身边其他能够做成筏的东西。只要能浮在水面上,并且能结扎在一起的东西,他们都要拿来试一试。于是,人们又制成了竹筏、草筏和羊皮筏等。特别是其中的竹筏,更受到人们的欢迎。竹筏竹子这种材料,质地坚韧,重量轻,中间空,浮力大,容易捆扎,并且不怕水长时间浸泡,用它制作成竹筏,又方便又耐用。把几只竹筏串成一排能运大量的东西。竹筏是由多很竹竿捆扎而成的竹排,可以用桨、橹、篙来推进。原始社会出现的独木舟和筏,使人类在征服江河的斗争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独木舟和筏虽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始人类的渡水问题,但并不是很理想的交通工具。独木舟是一根树干制成的,不可能做得很大,装载货物不多。筏浮在水面上,本身已经浸在水里,再装一些货物,就可能会全都浸没。正因为这些情况引起了人类的思考。到了大约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出现了木板船。木板船出现以后,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也为船舶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造奠定了基础。木板船 独木舟两侧加上舷板,舟内增加横档支撑,便成了木板船。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努力寻求着变革水上交通工具的办法。我们的祖先在实践过程中对独木舟和筏不断加以改进,开始在独木舟的四周加上木板以增大容量,原来的独木舟就变成船底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圆底独木舟逐步变成了船底的中间部分,通连首尾的主要纵向的木材就变成“龙骨”了。这样就变成尖底或圆底的木板船,而原来平底的独木舟也就逐渐演变成平底木板船底中心线上的一块板了。在这过程中,人们对筏也进行了改造,在筏的四周安上木板,逐步演变成另一种木板船。这时事物起了质变,完全不同于独木舟和筏的新船木板船就出现了。据考证,木板船的发明可能是很久远的事情了,至少不能晚于夏朝。从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夏朝的铸铜和冶炼作坊,以及铜锛、凿等金属工具来看,夏代的生产力有了飞跃发展,再加上当时已有了规、矩、准绳等木工生产工具,建造木板船的各种条件已经充分具备。到了商朝,生产力又有了提高,人们开始较普遍的使用金属工具建造木板船,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商业活动了。应该说,由独木舟和筏发展到木板船,这是造船史上的飞跃。它开辟了航海及河运史上的新时期。船舶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早出现的木板船叫舢板,原名“三板”。顾名思义,可以推测它最初是用三块木板构成的,就是一块底板和两块舷板组合而成。几千年来,人们在实用中不断对三板船加以改进,逐步使它完善,并且不断有所创新,导致了千姿百态、性能优良的各种船舶的产生。除了舢板这种单体木板船外,当时人们还受木筏制造原理的启发,造出了舫(fng访,说文:“舫,并舟也。”),把两艘以上的船体并列连接起来,增加了船的宽度,提高了船的稳定性和装载量。“舫”也称“方”、“枋”、“方舟”、“方船”、“枋船”,有时也写作“航”。它的制作方法,起初是用绳索把两只船捆在一起。后来,又演进用木板或木梁放置在两只船上,用木钉、竹钉或铁钉钉在一起,两船之间也保留一定间隔,而不一定要船舷跟船舷紧靠在一起了。除了由两只船体构成的舫外,在历史上还出现过由多只船体构成的船只。这种船行驶平稳,上面可以建造庐舍,成为统治阶级出游时候的专用船。周代对乘船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天子乘坐“造舟”,诸侯乘坐“维舟”,高级官员乘坐“方舟”,一般官吏乘坐“特舟”,普通百姓只能乘用“桴”。“造舟”由多只船体构成,“维舟”由四条船构成,“方舟”由两条船并成,“特舟”是单体船,“桴”就是木筏和竹筏。 随着木的运用,桨得到灵活运用!桨船桨船由来续木板船的出现,人类发明了桨,这是人类的手臂的延长。有了桨,人就可以坐在船上划水前进。如果要增加船只的推进速度,就要增加桨的数目。于是,一种划桨船在地中海海域周围首先发展起来了。 桨船种类桨船有多种类型,按照桨的多少,有单桨船、双桨船、多桨船。按照桨的长短,有短桨桨船、长桨桨船,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埃及法老齐阿普斯的金字塔墓里,有作为法老殉墓品的墓葬船,它就是一种配置长桨的划桨船。 按照桨配置有单层桨船、双层桨船和多层桨船。在双层桨船和多层桨船上,划桨手坐在各层水平甲板的长条凳上划桨。在爱琴海区,克里特人也是最早的航海民族之一,他们的划桨船可能吸收了埃及和腓尼基的造船技术。克里特人的战船上配置有44名划桨手,划桨手坐在上层水平甲板的长条凳上划桨。腓尼基人最早将商船与战船的建造分离开来,而且根据航行区域的不同和航程的远近,建造了用途各异的船舶。而且腓尼基战船的桨是双层设置的。后来又发展起来了更多层的划桨船。 桨船特点桨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船身细长,前部尖利,这样,前部破浪效果好。二是桨船上可以装备其他推进工具,例如,桨船上可以装备风帆,成为桨帆船。一般桨帆船上装备的是三角帆,以满足在逆风时也能获得良好速度。 到了唐代就出现了“初级”轮船“桨轮船”。“桨轮船”是唐代李皋发明的。李皋对当时的船的动力进行了改革,他在船的舷侧或尾部装上大型的带叶轮将,转轮外装有呈放射状的拨水板,依靠人力踩动浆轮轴,带动轮轴上的浆叶拨水推动船身前进。经过这种改造的新型船只的桨轮的下半部浸没在水中,上半部露出水面。所以它被称作“明轮船”或“轮船”,以区别那些人工划桨的木船和依靠风力推行的帆船。随着蒸汽,煤油灯动力船的出现和“明轮船”的消失,“轮”已不复存在,但人们任然习惯性的吧机动船称为“轮船”木板船航行时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它的抗风能力较差。只有当抗风浪能力较强并能借助大自然风力进行远距离航行的木帆船出现后,人类的航海活动才能更为主动。关于帆的发明,传说是大禹受到一种叫鲎hòu后鱼的启发。鲎鱼的形状很奇特,身体扁而宽,眼睛长在背上,嘴长在肚腹之下,而背上生有高七八尺的鳍qí齐。每当有风吹来的时候,它的鳍就收拢起来了。不论自然界是否有这种鲎鱼,但是帆的发明,很有可能是人们受到自然界某种东西的启发。后来,人们在长期航行的实践中,创造了利用风力行驶的船木帆船。木帆船 木帆船是继木板船之后,舟船发展的重要阶段。帆船即利用风力前进的船。15世纪时,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国家在帆船设计方面有一项划时代的进展,就是三桅船。它基本上集中了各种船的优点,装有艉柱绞链舵,方帆与三角帆并用,能利用各个方向的风,并把帆分悬在三到四根桅杆上,操纵更加灵活,主桅及前桅上有二至三张方帆。帆面积增大,船速就加快,船的体积也可增大。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已有专设的造船工场船宫。诸侯国之间经常使用船只往来,并有了战船的记载。战船是从民用船只发展起来的,但是战船既要配备进攻手段,又要防御敌方进攻,因此它在结构和性能上的要求都比民用船只高。可以说,战船代表着各个时期最高的造船能力和技术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力量和生产技术水平。吴国水军的战船是当时最有名的,它包括“艅艎yúhuáng余皇”、“三翼”、“突冒”、“楼船”、“桥舡chuán船”等多种舰艇。艅艎又写作“余皇”,是王侯乘坐的大型战船,战时作为指挥旗舰。据古书记载,艅艎船首绘有鹢yì益鸟的图案,有优良的航行性能。水军的主要战舰是三翼,即大翼、中翼和小翼。其中大翼长10丈,阔1.5丈,可以载士卒90多人,有较高的航行速度。吴国就是凭借这些战船先后在汉水和太湖大败楚、越两国的。后来勾践卧薪尝胆,越国灭吴时的战船已经发展到300艘之多。我国的帆船,在世界上是相当有名的。早在秦代我国就能造出长达三十米、宽六至八米,能载重6万公斤的漂洋过海的大帆船海船。到了汉代,就能制造百尺楼船。到宋代,已可制造载重20万公斤以上的大船。明代郑和下西洋乘坐的宝船,已长达140米,宽达60米。自从人类创造了帆船以后,帆船运载着人们在世界的海洋上来往,直到十九世纪,世界上一些大型的船还是帆船,有的帆船,桅杆高达30米,挂帆30多面。使用较为普遍且时间较长的木帆船,当数白底船。白底船属中型船,长约10余米,靠风力和人力摇橹来推进。它与别的船型显著不同处,在于船的通体刷成雪白,只在船的首尾各涂一片红色。有一首闽南语民谣,说的就是这种船:新造白底头尾红,摇橹驾桨驶布篷。三日没到大岙港,家内吃用靠啥人!闽南语中,红、篷、港、人这四个字的韵母均为ang,很押韵。民谣道出了白底船的特征,也诉说了渔业生产的辛劳和渔民生活的贫苦。白底船之所以要刷白,是因为木船长时间浸在海水中,船底会长苔藻、贝类,滋生船蛆虫,不但影响航速,船板还容易腐烂,刷上白蛎灰,状况就好多了。还有,过去的渔场在近海,海水相对不太深,刷白了的船身在水中不会形成明显的倒影,不至于惊吓鱼群。白底船为单船作业,主要从事钓业生产,钓带鱼,也钓鳗鱼。一条白底船一般用五六个船员,带有绲线和钓钩。到了渔场,众人分工合作,切鱼饵、搭钩钓、放绲线,约摸两个小时之后,再把放下海的绲线逐一拉起,上了钩的鱼被剥离入舱。有首民谣对此描绘得很形象:头前拈绲快如梭,后面摇橹嗨呀嗬,一船六人分又合,钓来龙王子孙多。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围网作业在洞头推广,开始使用比白底船大的蟹背船。蟹背船也靠风力和人力推进,进行的是对船作业。它的得名,一来自它的外形:船后舱顶部的形状如梭子蟹的外壳;二来自它的功能:船上能背负小船,单背船能背负两艘小船,双背船能载4艘,到渔场后卸下小船,以母子式作业围捕鱼群。白底船挂一张风帆,蟹背挂两张帆,洞头渔场还出现过挂三张网的木帆船,海岛的生产力逐步得到发展。帆船是人类向大自然作斗争的一个见证,帆船历史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 帆船作为一种比赛项目,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900多年以前古罗马诗人味吉尔的作品中。到了13世纪,威尼斯开始定期举行帆船比赛,当时比赛船只没有统一的规格和级别。 帆船运动起源于荷兰。古代的荷兰,地势很低,所以开凿了很多运河,人们普遍使用小帆船运输或捕鱼。初期的帆不能转动,只有风顺时才能使用,风不顺就只有落帆划桨。后来人们在航行的实践中逐步发现,即使不顺风,只要使帆与风向成一定的角度,帆上还是能受到推船前进的风力,于是人们又创造了转动帆,在逆风的情况下,船也能前进。15世纪初期,中国明代郑和率领庞大船队7次出海,到达亚洲和非洲三十多个国家。现代帆船始于荷兰。1660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长将一条名为"玛丽"的帆船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1870年美国和英国首次举行横渡大西洋的美洲杯帆船赛。帆船分稳向板帆艇和龙骨帆艇两类。稳向板帆艇轻快灵活,可在浅水中行驶, 公元13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开始建造一种名叫“caravel”轻帆船,起初主要用作渔船(fishingvessels),由于性能良好,不久就广泛应用于其他方面。迪亚斯(BartholomeuDias)1488年发现好望角(CapeofGoodHope),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1492年发现新大陆,达·伽马(VascodaGama)1498年穿过印度洋到达亚洲,麦哲伦(FerdinandMagellan)15191522年间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用的都是这种船。不应该忘记的是,欧洲人能够造出这样的船,与他们学了许多源于东方、尤其是中国的“长技”有关。 欧洲人从东方学去的第一件“长技”,是阿拉伯水手的“三角帆”(triangularsail)。欧洲人原来使用的一直都是“横帆”(squaresail),即横向安置的方形帆。一千多年以后(公元6世纪),由于受到印度洋、红海和波斯湾地区阿拉伯人“独桅三角帆船”(dhows)的影响,地中海地区的水手逐渐改用这种比较容易操纵的三角帆来代替横帆。到公元9世纪,这一地区已经几乎见不到横帆的身影。附带说说,尽管这种帆的发明权理应属于阿拉伯人,但在欧洲它却被叫做“Latinsail”(拉丁帆)或者“lateensail”(大三角帆)。 欧洲人学去的第二件“长技”是“纵帆”(fore and aftsail),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公元前3世纪)就已经使用这种帆了,但直到13世纪才被欧洲人学去。此前他们从阿拉伯水手那里学去的三角帆虽然比较容易操纵,但仍然是横向安置的,只能利用顺风,在刮定向季节风(monsoon)的印度洋北部好用,在风向不定的地中海和其他欧洲海域就不大适用。纵帆利用分力、合力原理,可以“船驶八面风”,只有“当头风”不可行驶。不过到16世纪,由于想出了“调戗使斗风”的办法,逆风也能行船了。所谓“调戗”,指的是调整船头方向,把当头逆风转变成侧斜风,这样它就也能推动船只呈之字形前进。 利用纵帆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能灵活调整船头方向。在中国,那是通过使用安置在船尾的“舵”(rudder,全称sternrudder,尾舵)来实现的。现在成语词典收有“见风使舵”(或作“看风使舵”),那是一条来自“俗语”(vulgartongue)而非来自“典故”(literaryquotation)的成语,讲的正是按照风向操纵舵来调整航向。它本无贬义,不幸的是现在往往被用指不讲原则,随风倒的圆滑、世故做法。古时舵字也作柂、柁、杕,东汉刘熙释名解释“船”字说:“其尾曰柂。”南北朝玉篇(公元543年)说:“舵,正船木也。”,又说:“杕,船尾小梢也。”这些文字记载都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舵,而考古发掘得到的用舵证据就更早了,广东、湖北等地的西汉墓都出土过木船模型,其船尾都安置有舵。但是舵传到欧洲却相当晚,大约是公元12世纪的事。此前欧洲人一直用侧桨来控制方向,那远不如使用舵。舵可以说是欧洲人学去的第三件“长技”。    学会使用三角帆、纵帆和舵以后,水手就能更加放手地利用风力了,这就导致桅与帆数目的增加,尤其是风帆数目的增加,因为使用多个比较小的帆,比使用单个大帆操作起来容易。“caravel”正是一种轻型多桅帆船,它通常有三根桅杆,前桅(fore鄄mast)和主桅(main)挂横帆,后桅(mizzen)挂三角纵帆。有的还立了第四根桅杆,也挂三角帆。还有一些船从船头向前伸出一根斜桅(bowsprit),上面挂一张小帆,并在主帆和前帆之上各加一面顶帆(top鄄sails)。这样就既能充分利用风力,有速度,又比较灵活,便于操纵,可以在各种风向条件下行驶。应该注意,吹在风帆上部的风,除产生水平方向的推力以外,还产生向上的升力。升力比较小的时候有利于船只航行,但如果升力过大,就有可能使船只倾覆。使用三角帆和顶帆,可以减小升力,有助于船只稳定航行。 欧洲人开始建造比较大的船,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并在那里掠夺大量财富之后。大约从16世纪中叶开始,西班牙组织了庞大的船队,每年两次往返于大西洋东西海岸之间,从美洲殖民地运回掠夺的财宝。根据官方统计,在1600年以前的大约一个半世纪里,上了税运回西班牙的白银超过18,600吨,黄金200吨;走私的数额有多少,就不大好估计了。除此以外,还有不少船只在中途或因风暴、或因海盗袭击而沉没,随之葬身海底的金银当也不在少数。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世界各国寻宝人与打捞公司搜寻的重要目标。后来,随着新大陆甘蔗、棉花、烟草种植园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货物运输量大增,大西洋上的船队运输就更繁忙了,这里面当然还不应该忘记与之相关的黑奴贩运。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从15世纪开始有这项罪恶贸易到19世纪欧美各国正式宣布废除,在西非海岸被装上贩奴船的黑人总数达1200万,途中死亡了大约六分之一,登上新大陆的约有1000万,由此不难看出其运输量是相当大的。 为了保护运输船队免受海盗及其他国家船只的袭扰,西班牙人建造了一种名叫“galleon”的战船,它实际上是在“caravel”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多桅帆船。从1650年起,大西洋进入一个海战频繁的时代,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欧洲殖民国家以及“占岛为王”的海盗(最著名的也许就是“加勒比海盗”),把大西洋变成了一个大战场。这就大大刺激了战船的发展,起初最大的战船吃水量约为1500吨,但到1750年,2000吨的船只已很普通,而到1800年更有超过2500吨的。船壳通常选用坚实的橡木板(oakplanks)制造,而且是双层,总厚度可以达到46厘米,这就使造船成为一件非常耗费木料的事。例如,建造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HoratioNelson,1758 1805)所乘旗舰“(皇家海军)胜利号”(HMSVictory),所耗费的木材就需砍伐2,500株成年橡树才能得到。后来同样的技术也用于建造民用船,例如英国移民最早去北美所乘的“五月花号”(Mayflower),就属于这种类型。在以蒸汽机为动力、螺旋桨为推进器的轮船出现以前,大型多桅帆船一直是欧洲商船和战船的主要船型。 值得注意的是,学会用帆(三角帆、纵帆)和舵都属于集体行为,很难确定是在什么时候、具体是谁从东方学到的,只有第四件“长技”(水密隔舱,watertightbulkheads)才能确定具体的引进者,那就是1795年受命为英国皇家海军造船的萨缪尔·边沁(SamuelBentham,17571831)。使用水密隔舱不但大大增加了船体强度,更重要的是不至一处破损就水漫全船,难以封堵。有了水密隔舱,欧洲船舶可以说已经达到帆船时代的最高水平。 欧洲人从我们这里学去第五件“长技”,时间就更晚了,已经到鸦片战争之后。原来,在船型设计上虽然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利用了仿生学(bionics)原理,把船体设计成流线型,但模仿的对象不同;欧洲人模仿的是鱼,而中国人模仿的是水鸟。这样他们船体的最宽处就在中部靠前的地方,而中国船体的最宽处却在中部靠后。后来的流体力学研究证明,中国人的做法更科学,因为一般船舶都不是像鱼那样在水里游,而是像水鸟(例如鸭和鹅)那样在水与空气两种介质之间划行的。认识到这一点以后,西方的船舶也像中国的船那样,把最宽处放在中部靠后的位置了。 在中国古代造船技术里,欧洲人没有学去的大概只有橹(scull)。中国早在西汉(约公元前1世纪)就开始用橹了,划桨需要把桨提出水面,既做虚功又浪费时间,而橹是连续划水的,用的是鱼摇动尾巴前进的原理,所以有“一橹三桨”之说。 欧洲人很晚才开始考虑以中国的橹来代替他们的桨,但由于不久后发明了推进效能更好的轮桨(paddlewheel),就没再考虑用橹的事。不过要指出,轮桨的真正发明者也是中国人,时间比富尔顿早了一千多年。旧唐书·李皋传载:“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可见唐代(公元8世纪)已经知道用以足踩踏的轮桨来代替用手划动的桨。轮船在中国古代叫“车船”,根据现有记载,宋代岳飞与杨幺的水战(12世纪),便是一次车船大战。 总之,除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罗盘之外,我们对造船与航海技术还有许多重要贡献。欧洲人从东方学去的五项技术里,四项都源于中国,而这些技术对他们帆船时代的造船与航海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已经是“后帆船时代”,除体育运动外,已经基本上见不到帆船的身影,但舵、水密隔舱、船体形状这三项技术仍在继续应用,而且毫无疑问还将一直应用下去。 关于帆船利用风力的基本动力在水上行驶,并由人来操控改变方向前进。 一、八千年前,古埃及尼罗河上,即有用芦草束成的船筏,是现代帆船的前身。 二、公元二世纪,地中海各国因军事需要,制造出以奴隶摇桨吆喝,并配合小风力前进的战舰。 三、公元八世纪以后,海上贸易发达,侧风航行的罗马商船应运而生。 四、十五世纪中国帆船为使航行时有较高的效率,已用帆骨及支骨来支撑帆面。 欧洲为拓展贸易,海上成队商船日趋活跃,而帆船的性能研 究也从而开始。 五、1660年英国人民呈献一艘狩猎船"YACHT"给查尔斯二世做为继承王位的贺礼,自此游乐帆船诞生。 六、十八世纪,欧洲各国王公、富豪以帆船夸耀自我,帆船运动逐渐蓬勃。 七、1896年,第一次列入奥运比赛。 八、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太湖隐居时将战船改为七桅的渔船,取其速度较快, 以利捕鱼。 九、1971年,台湾帆船运动萌芽,当时以海军主导的帆船协会,为台湾帆船运动奠下基础。 十、1975年,台湾帆船协会成立。 十一、1996年帆船运动比赛,列入省、区运动项目 帆船分类一、风浪板是帆船与冲浪板的结合。 可依不同要求竞速、曲道、花式而设计不同的浪板。 有过浪、转向、飞跃、空翻等动作。 二、轻舟型船身构造简单,不具船舱。 尺寸大小不同,比赛时有一定的船型规定。 一般用于训练、娱乐、运动或比赛。 三、小舱型船内应具睡眠、烹饪、盥洗、贮藏等空间。 以中程海上活动为考量设计。 四、大舱型船内应具小舱型设备外,另有客厅、卫浴、贮存空间,以长时 间在海上活动为考量设计。 六、预留救生支持管道。 七、衡量自己体力的负荷程度。 八、如遇难于水上漂流时,勿放弃风帆,以利救援。 初期的帆不能转动,只有风顺时才能使用,风不顺就只有落帆划桨。后来人们在航行的实践中逐步发现,即使不顺风,只要使帆与风向成一定的角度,帆上还是能受到推船前进的风力,于是人们又创造了转动帆,在逆风的情况下,船也能前进。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帆终于被机械所取代,木板材料也被钢铁代替,帆船也逐渐发展成为装有引擎的船,最先代替帆的是蒸汽机。蒸汽轮船蒸汽机的出现曾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在船舶上采用蒸汽机作为推进动力的实验始于1776年,经过不断改进,至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制成了第一艘实用的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号。 蒸汽机船“克莱蒙”号蒸汽机诞生后,清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蔡国祥等制成了中国第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命名为黄鹄号。船长约九米,时速为二十五里,自今大观亭街古盐河下水出安庆江面试航。安庆内军械所制成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揭开了中国动力机械史和近代轮船制造史的新篇章。此后,蒸汽机在船舶上作为推进动力历百余年之久在探索船舶推进方法中,除了桨、橹、帆这些工具外,在埃及、罗马和我国古代都曾发明过用明轮的方式推进船舶。罗马人还使用奴隶和畜力带动明轮。17世纪以前,船舶推进动力方式已到了需彻底变革的时期,当时世界各大洋上繁忙的贸易往来需要解决船舶动力问题。 真正解决船用蒸汽机的是詹姆斯·瓦特。他在1765年发明了双缸蒸汽机。1768年他与英国伯明翰轮机厂的老板马修·博尔顿合作,专门研制了一台用于船舶推进的特殊用途的蒸汽机,这就是世界上早期蒸汽机船上普遍使用的博尔顿-瓦特发动机,从而完成了船舶动力的第三次革命。船舶的推动力从人力、自然力转变为机械力,船舶用蒸汽机提供的巨大动力,使人类有可能建造越来越大的船,运载更多的货物。 第一艘完全使用蒸汽动力推进的船是"皮罗斯卡皮"号,它是法国人马奎斯建造的。船上有一台单缸蒸汽发动机,用来带动船两侧的两个明轮。海上运行的第一艘蒸汽机船是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发明建造的"凤凰"号轮船,它在纽约与费城之间航行。大东方号1845年7月26日由英国利物浦首航到达纽约,为时15天。sambard Kingdom Brunel设计的第二艘燃煤蒸汽机帆船客轮大不列颠号。Brunel和大西方铁道公司还想造一艘更大的船,由英国到印度或到澳洲,由于燃煤的蒸汽机帆船客轮,需要很大的储煤舱间,又考虑到达终点港后,若无法填加燃煤,船本身也要多带回程所需燃煤,所以船必须造很大.在1854年这艘设计可载客 4,000人,或运兵10,000人,载货6,000吨的巨无霸,燃煤蒸汽机帆船客轮大东方号。19世纪的各大洋是蒸汽机船的天下,由于蒸汽机船的出现,最终使帆船驶进了船舶博物馆。开始的汽船是由明轮推进的,然后又发展成为螺旋桨推进,接着人们又陆续发明了涡轮机、柴油机、汽油机和核动力装置。造船的材料,也由早期主要用木材发展到近代主要用钢铁。由于造船材料和船的行驶动力的不断发展,人们造的船越来越大,装载的人和货物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完善,航程也越来越远。现代水路交通工具的设计现代的小船又采用玻璃纤维和塑料制成。 橡皮艇 说到橡皮艇,我们回顾历史。在1839年,惠灵顿公爵第一次做了充气船的浮筒测试。 1840年,英国人托马斯汉考克设计了充气筏并把他的工作相关介绍收录在之后几年出版的英国天然橡胶的起源和进程一书中。1844年,一名海军上尉Halkett设计了一个轮状的充气船,这个充气船被多次用在北极探险中。法国人克莱门特Ader也设计了一个浮动的船只。事实上,许多其他发明先驱发明的充气筏,这就预示着“充气船”的诞生 。1913年,德国艾伯特梅耶想出了一个相当新颖的设计。到1920年,他的公司,人参巴乌Pneum 。 Boote ,是营销他的“气”船,其中9只已在德国的军队中被使用了。 根据世界吉尼斯大全中的Motorboating的记载 ,充气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尽公元前880年,亚述人Ashurnasirpal二世国王下令部队不断的给greased兽皮充气,使其膨胀,以便能通过河流的!在古代的中国,在宋,明两代,人们也使用密封的充了气的兽皮通过河流。 在法国和英国,ZODIAC和RFD先后推出了第一届现代橡皮艇。 1919年,RFD的创始人雷福斯特Dagnall在英国的Wisely 湖上测试了一条橡皮艇,并在在20世纪30年代对他的设计进行了改进。这就是后来的一人气胀式救生筏的始主。1934年在法国,皮埃尔Debroutelle设计出了充气艇的原型。 第一条现代橡皮艇被用于法国海军,ZODIAC的发展模式引发了民用和军用橡皮艇产业的飞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 皮埃尔Debroutelle于1937年设计出了第一条U形的橡皮艇,1943年8月10日他申请了此项设计的专利。这也是直到今天运动型和娱乐型充气船最直接的版本! 自那时以来许多新的制造商,新模式和新的设计被推向了市场。充气艇已不再是背在一个大的游艇后面的小橡皮艇了!它可以达到45英尺长甚至更长! “刚性”的玻璃钢船体和铝的船体,已经在逐渐取代原始的充气底!奢华漂亮的装饰部件,甚至是船仓也出现在了橡皮艇上。与它的名字相对应的是,在今天,充气船,往往只是指船的浮筒是充气了的,而船底有可能是玻璃钢的和铝的,然而不管怎么说,充气艇一直存在,并且变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了! 橡皮艇的种类繁多、型号各异,有专门追求速度的高速艇,有完全手动的皮划艇,有体验激流乐趣的漂流艇,有外形朴实的工作挺,有用于近海垂钓的钓鱼艇等等。还有很多用了塑料来制成的小船塑料艇它相比木板船,生产方面就更加工业化重量也大大地减轻了!汽垫船气垫船是利用高压空气在船底和水面(或地面)间形成气垫,使船体全部或部分垫升而实现高速航行的船。气垫是用大功率鼓风机将空气压入船底下,由船底周围的柔性围裙或刚性侧壁等气封装置限制其逸出而形成的。 气垫船是英国工程师科克莱尔发明的。1950年,40岁的科克莱尔爱上了造船工业。于是辞掉了原有工作,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同妻子一起创办了一家小型造船公司。这时,科克莱尔脑海里所考虑的是怎样才能造出速度更快的船艇。他认为船艇速度提不高的原因是船底与水面间的磨擦所产生的阻力。经过反复的研究,他发现如果用空气作为船与水之间的“气垫”就有可能减小摩擦,从而提高船航行的速度。科克莱尔把这一设想具体化,他在空的猫食罐头上装一空的咖啡罐,用吹头发的吹风机作动力进行实验。结果,靠排气而产生的升浮效果令他非常满意。接着他制造了长约0.5米的模型船,在河里进行实验,又获得成功。它的原理与现今实用气垫船的原理是完全相同的。 19世纪初,已有人认识到把压缩空气打入船底下可以减少航行阻力,提高航速。1953年,英国人C.库克雷尔创立气垫理论,经过大量试验后,于1959年建成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横渡英吉利海峡取得成功。1964年以后,气垫船类型增多,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多用作高速短途客船、交通船、渡船等,航速可达6080海里/小时。 气垫船的缺点是耐波性较差,在风浪中航行失速较大。气垫船船身一般用铝合金、高强度钢或玻璃钢制造;动力装置用航空发动机、高速柴油机或燃气轮机;船底围裙用高强度尼龙橡胶布制成,磨损后可以更换。气垫船又叫“腾空船”,是一种利用空气的支撑力升离水面的船。这种船一出现立即受到全世界造船界的关注。气垫船是靠升力风扇把压缩空气打人气囊,空气从周边射流喷口射出而形成气垫将船体全部抬出水面的一种船舶。航行时,气垫将船体与水面隔开,使船舶所受到的阻力比普通的船只小得多。气垫船的发展历史有100多年。100多年前,人类就设想利用气垫来作运输工具,但当时的科学技术极端落后,这一设想仅仅只能停留在设想阶段。直到近40年来,由于周边射流理论、高速柴油机及燃气轮机的迅速发展,气垫船的围裙不断改进,才使气垫船的建造成为可能。气垫船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53-1958年,称为研究和试制阶段。1953年,英国人科克雷尔首创了完整的气垫理论,证实了周边射流可有效地保持气垫,并应用此理论研究气垫船。1958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艘气垫船SR一N1型气垫船终于在英国诞生。第二阶段是在1959-1964年,称为走向实用阶段。先前的气垫船采用的是刚性喷口和没有围裙的周边射流。1960年,人们在SR一N1气垫船上,首次使用近半米高的围裙,这种围裙是周边射流的柔性延伸,有了围裙,气垫船就像汽车有了轮胎一样,能高速地在水面和陆地上行驶了。1961年5月,英国人宜称:气垫船可作为民用客船、渡船和军用的登陆艇、反水雷艇和快艇。1963年,英国人在建造SR一N2型气垫船时引进了气囊结构,使围裙的高度和承受波浪冲击的性能均有显著提高。1964年,英、美等国对气垫船的围裙连接方法、飞升、推进和操纵装置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改进。第三阶段从1966年至今,称为全面发展阶段。1967年,英国在SR一N3型气垫船上使用囊指型围裙,它使气垫船的耐波性和适航性都有较大改善,为气垫船向大型化和军用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1968年,英国气垫船公司建成了180吨重的大型高速客运气垫渡船,它的研制成功,告诉人们气垫船在民用方面同样大有可为。从上面的介绍可见,英国在全浮式气垫船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与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1958-1972年,英国政府先后拨款达1130万英镑,这无疑加快了气垫船的发展步伐。美国政府对气垫船技术也是分重视,只是气垫船发展与英国不同。美国人从1960年起,主要将精力用在研制侧壁式气垫船上。从1963年建成10吨的XRI型侧壁式气垫试验船开始,到1973年,经过三次改型,即由XRIA到XRIB再到XRIC型,排水量从10吨增加到19吨。1969年,美国海军与通用航空喷气公司签订了喷水推进的100吨SES一100A型侧壁式气垫船的合同,不久又与贝尔空间公司签订了超空泡螺旋桨推进的100吨SES-100B型侧壁式气垫船合同,他们把这两种侧壁式气垫船作为试验船,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海况等条件下进行航行和武器发射试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1976年,当SES一100B型侧壁式气垫船以60节航速高速航行时,成功地发射了导弹。这次试验的成功,大大加快了军用气垫船的发展速度,也为今后建造2000-4000吨级大型侧壁式气垫船作好了准备。气垫船既可贴近水面航行,又可在陆地行驶,但无须像车辆那样靠轮子与地面接触。气垫船虽然像一般船舶那样在水面航行,但又不像一般船舶那样靠水的浮力来支撑;气垫船能够飞行,但又不像

    注意事项

    本文(水上交通工具的设计发展史和演变(52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