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浅谈杜牧咏史诗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pdf

    • 资源ID:52462403       资源大小:347.6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杜牧咏史诗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pdf

    浅谈杜牧咏史诗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浅谈杜牧咏史诗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学号:学号:201109065391201109065391姓名:唐思妙姓名:唐思妙指导老师:陈卫指导老师:陈卫【摘要】【摘要】:杜牧,杜牧,晚唐著名的诗人、晚唐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散文家。杜牧的咏史诗,杜牧的咏史诗,充满着幽默与调侃,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饱含借古鉴今之意,也最能体现其诗歌的主体风貌。下文通过对杜牧咏史诗景物描写的精读,总结出杜牧咏史诗景物描写的五也最能体现其诗歌的主体风貌。下文通过对杜牧咏史诗景物描写的精读,总结出杜牧咏史诗景物描写的五个作用:一、融情入景,以景寄情。二、以景代议,揭示主题。三、渲染气氛,服务主体。四、设置悬念,个作用:一、融情入景,以景寄情。二、以景代议,揭示主题。三、渲染气氛,服务主体。四、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五、以实代虚,以景象征。引人入胜。五、以实代虚,以景象征。【关键词】【关键词】:杜牧杜牧咏史诗咏史诗景物描写景物描写作用作用杜牧(公元 803约 853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能够与杜甫被人相提并论,杜牧的诗歌水平可见一斑。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七绝与咏史。杜牧的咏史诗,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也最能体现其诗歌的主体风貌。今人对杜牧咏史诗的形成原因和主题思想也研究颇多,在此就不再赘言。下面本人就杜牧咏史诗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发表一下个人的浅见。一、一、融情入景,以景寄情诗至唐代,唐人在继承和发掘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融情入景”的特殊表现手法,使抒情诗创作达到前无古人的境界。所谓“融情入景”,乃指诗人将主观情感(包括情绪或意念)完全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或隐藏在景物描写的背后,达到含蓄蕴藉、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如杜牧在咏史诗沈下贤中关于景物的描写: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珮月如襟。此诗是杜牧凭吊中唐文人沈下贤故居后所作。首句的“斯人”指代本诗的描写对象沈下贤,“清”字体现了杜牧对沈下贤诗歌特点的总结和概括,也表现了诗人对沈下贤诗歌风格1的由衷称赞,“何人和”表现了沈下贤的诗歌曲高和寡,也委婉表明了自己对沈下贤的惺惺相惜和不落尘垢的高洁志趣。后三句则转入写景,第二句写的是实景,“草径”、“苔芜”描写出沈下贤故居的荒芜和萧条,引起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想象和无限遐思,从中也可见诗人面对此景内心流露出的淡淡忧伤;“不可寻”则表现了诗人四处找寻沈下贤的影子而不得的惆怅和失落,诗人想要凭吊但感情无所寄托的空寂感溢于言表。第三、第四句写的是诗人想象中的画面,“梦”字说明后两句是诗人现实“不可寻”后的“梦回”。在梦中,诗人神游沈下贤故居所在地的小敷山脚,在皎洁的月光下,一切澄澈空明,在祥和、舒缓的气氛中,诗人仿佛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在梦境中,诗人的感情找到了寄托,他把对沈下贤的尊重与敬佩寄托于明月和清流。此诗杜牧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简单的实景和完美的虚景中,实景的简单和虚景的完美形成强烈的反差,另外,诗人对沈下贤从现实凭吊到梦中,使读者对其追思古人的情感和执着很是感动,读了此诗,我觉得我们可以忽略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也值得我们怀着像其凭吊沈下贤的感情一样凭吊。二、二、以景代议,揭示主题以景代议,揭示主题古代针砭时政的诗歌和咏史诗,往往前两句先进行景物渲染或者平淡叙述,后两句则直接议论,揭示主题。而杜牧的 过勤政楼 虽然是咏史诗,但此诗并没有沿用传统的写法。在过勤政楼的最后两句中,杜牧没有直接议论,而是以景代议,揭示主题。过勤政楼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此诗是杜牧游勤政楼有感而作。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直陈“千秋佳节名空在”,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江河日下,千秋节也变得有名无实。第二句意思更进一层,写象征“千秋节”的当年皇上作为赠送礼物的“承露丝囊”也见不到了。所以第一、二句 总写了勤政楼名不副实。经过前两句的叙述后,诗人没有进而议论,反而退而写景。第三句中的“紫苔”说明了勤政楼人迹罕至,绿意葱葱,不复唐玄宗当年之盛况;“唯有”两字使紫苔更显得“一枝独秀”,紫苔的惹眼反衬了勤政楼的冷清。第四句中的“雨”字把紫苔放在冷寂的环境中,这既是诗人游勤政楼的直接感受,也是诗人内心长期以来所积压的郁郁之情不自觉的流露;“年2年”更点明勤政楼的冷清不是隔三差五,而是一种长久的常态。从中可见,皇上很久没有移驾勤政楼了,“勤政楼”,楼还是那楼,不过“勤政”两字就挂不住了。最后两句诗人没有发表一字自己的议论,不过诗人用景物描写代替了议论,讽刺了唐玄宗徒好勤政之名,后期只顾享乐而误国,真实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社会现状,从而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诗人如果直接议论,可能会使人震耳发聩,但诗人用景物描写来代替议论,便使得诗歌意境更加高远,意味更加深长,更能引起读者深思。三三、渲染气氛,服务主体渲染气氛,服务主体渲染是一种表现手法,运用渲染这种表现手法,对文章或诗歌中的环境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氛,深化主题。杜牧在泊秦淮的前两句中以独特的意象完美地渲染了气氛,服务了后两句的主体,深化了主题。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後庭花.此诗是诗人旅途所作。第一、第二句是景物描写。第一句中的“烟”是弥漫的,“月”是惨白的,两者都是迷迷茫茫的意象;两个“笼”字连用,便把“烟”和“月”的迷茫播撒到每个角落,使得天地之间变得白茫茫的一片。再加上一个“寒”字,就把白茫茫和寒冷合为一体,塑造了一个冷凄的环境,与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环境的冷凄,其实也是诗人内心冷凄的体现。第二句中的“泊”字点明了诗人羁旅的处境,诗人留宿在船上,“泊”字另外也体现了诗人像小船一样飘飘荡荡、无根漂移,照应了前句冷凄的环境。而“夜”字点明了时间,也为前面冷寂的环境涂上了暗色调。所以,第一、第二句的景物描写就很好地渲染了悲凄气氛。后面两句是诗歌的主体。“亡国”点明民族处境之艰难,也体现了诗人内心情感之凝重。由此可见,前面两句的景物描写并不是简单的白描,诗人塑造冷寂的环境是有意为之,是为“亡国”而事先渲染。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商女犹唱后庭花”,“犹”字点明了诗人对统治者乐不思蜀的反感,表明了诗人的立场和态度;“唱”字体现了一种轻松、舒缓的气氛,与前两句冷寂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达到了强烈谴责的效果,讽刺了唐朝末期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和淫靡享乐。3所以,本诗通过前两句景物描写的渲染,在后两句主体部分达到了高潮,实现了艺术上的完美统一。四、四、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设置悬念,能够引出下文,吸引读者的兴趣。这类写作手法一般只出现在小说中,而杜牧在咏史诗过清华宫绝句一的前两句景物描写中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过清华宫绝句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诗前两句是景物描写。第一句“长安回望”点明了诗人独特的视角,是诗人离开国都长安之时不自觉的回首一瞥,回首中包含了诗人对长安的留恋和对前途忐忑。而诗人回眸的一瞥却能发现被读者千百年传颂的话题,可见诗人捕捉写作题材的眼光之独到。“绣成堆”则可看出诗人距离国都有一段不远的路程,诗人远远望去,骊山上的树木不是棵棵独立,而好像成堆的锦绣。把远山的树木比喻成锦绣,新颖而贴切,不禁使人联想到岑参把白雪想象成梨花的比喻。第二句中的“山顶”二字象征了皇家园林的庄严和高高在上;“千门”可见骊山机关重重,戒备之森严。那么,高高在上和戒备森严的骊山为什么会“千门次第开”?“千门次第”为谁而开?这就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后面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揭示了谜底,原来是为杨贵妃送荔枝的快马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赶来了,而杨贵妃早在山上翘首以待,远远看到送荔枝的快马就笑得没鼻子没眼了。下人们哪还用皇后娘娘下令,丝毫也不敢耽搁地把重重的大门打开,夹道欢迎荔枝的到来。此诗前两句很好地设置了悬念,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使读者对“谜底”加深了印象和理解,达到了讽刺统治者于国不顾、耽于享乐、奢靡误国的效果。五、五、以实代虚,以景象征。以实代虚,以景象征。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4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杜牧在咏史诗兰溪中采取了象征的手法,以兰花来象征屈原的君子气质。兰溪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本诗是诗人游兰溪有感而作。第一、二句写景,第一句中的“兰溪”点明了游历的地点,是黄州兰溪;“春尽”点明了游历的时间,是暮春时节;“碧”字既写了绿草的长势又照应了“春尽”二字;“泱泱”二字则把绿的范围无限扩大,使得绿变成一片了。第二句中的“映水”说明了水面如镜,体现了溪水的清澈,遍地的绿草加上清澈的溪水,使人觉得心驰神往。而溪水和绿草只是抛砖引玉,后面诗人描写了兰花,兰花在绿草和清水的映衬下,在微风、细雨的滋润中幽幽地散发着清香,在艳丽的百花凋谢后,兰花的清香显得弥足珍贵。第三、四句则转入写诗人的联想,诗人联想到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是由此进入潇湘的。表达了杜牧对屈原的追思和仰慕。本诗前两句和后两句表面没什么联系,其实前两句的“兰花”象征了后两句中屈原的君子品格与气质。人的品格与气质是摸不见看不着的,是“虚”的,在本诗中诗人用兰花的“实”来象征品格与气质的“虚”,使得这种“虚”变得形象可感,除了能更好地表达诗人对屈原的感情,更能引起读者共鸣。景物描写在诗歌中十分普遍,如诗经、乐府民歌等涉及景物描写的诗句很多,但诗经和乐府民歌等的景物描写更多的是在起“兴”的作用;而杜牧咏史诗中的景物描写在形式和作用上更加的丰富。所以学习杜牧的咏史诗,我们不能只立足于社会背景和主题思想的研究,我觉得其景物描写也有很多讨论的价值。参考文献:1蘅堂退士唐诗三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年 8 月2王士祯古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年5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杜牧咏史诗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