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大全课件.ppt

    • 资源ID:67636009       资源大小:629.50KB        全文页数:21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大全课件.ppt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用法河北文安一中董翔宇而其乃则之(第二册)因为以若于(第三册)且者何所与(第四册)焉也乎(第五册)而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秦师轻而无礼。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一丝而累,以至于寸。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朝而往,暮而归。掩口胡卢而笑。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余闻而愈悲。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灭滑而还。通“如”:好像,如同。例:军惊而坏都舍。通“尔”,你,你的。例:而翁归。若欲死而父。而母立于兹。(8)(而已)罢了。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如是而已。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9)而后才,方才。例: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假诸人而后见也。(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练习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掩口胡卢而笑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答案:A(连词,表转折,“然而”;BCD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二、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5、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6、吾恂恂而起。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8、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9、老妇恃辇而行。答案:1-4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5-9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11、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3、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1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5、秦师轻而无礼。10-11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12-15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1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7、朝济而夕设版焉。18、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19、灭滑而还。20、军惊而坏都舍。21、而翁归。22、若欲死而父。23、而母立于兹。16-19表示承递(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20通“如”:好像,如同。21-23通“尔”,你,你的。三、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答案: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答案: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其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其夫呓语。(其:她的。)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他:她们的。)其中,其中的。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舍其文轩。既其出。(其:我们)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遂前其足。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亦各言其志也!(其:自己的)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念悲其远也。(其:她)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其:他们)望请其指教。(其:她们)成以其小,劣之。(其:它)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其孰能讥之乎?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其为死君乎?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怀其璧。(其:那块)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本义项指后一个“其”:那个。)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事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一说如果。)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未必有其实。(其:那样。)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此其:这种。此、其同义连用。)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齐国其庶几乎?(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其若是,孰能御之?练习一、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其致一也C、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A二、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5、童微伺其睡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独其为文犹可识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57、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11、距其院东五里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5、其皆出于此乎?8、第一人称代词“我”;912、指示代词“那”“那些”;13、指示代词“其中的”;1415、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16、子其勉之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8、国无主,其能久乎?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2、吾其还也23、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1617表示祈使语气“应当”;1821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22表示商量语气;23表示假设“假如”24、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26、溱与洧,浏其清矣2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24表示选择“或者、还是”;25表示让步“尚且”;26相当于“然”,用在形容词后;2729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3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3032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33(j)表示疑问语气。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思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4、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5、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6、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答案:1-3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4-6其中,其中的。7、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8、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9、今君乃亡赵走燕。10、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1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3、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7-9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们”“我(的)”、“自己(的)”。10-1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14、怀其璧。15、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16、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1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8、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14-1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17、18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19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件事”之类的词。20、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2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3、则齐国其庶几乎?2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25、其若是,孰能御之?20、21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要”、“还是”“一定”。22、23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24、25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乃于是,就。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入见。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良乃入,具告沛公。怀王乃悉发国中兵。才,这才。例: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却。例: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今君乃亡赵走燕。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是,就是,原来是。例:视之,乃庞德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诸葛亮真乃神人。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是乃仁术也。竟然。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他的。例:是芋视乃妇也。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竟然。)可是。例: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样。例:夫我乃行之。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练习一、下面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乃令张良留谢。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二、下列各句子中的“乃”字的用法与“信乃仰视”中的“乃”相同的是()A、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B、此乃信所以去也。C、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D、家祭无忘告乃翁。A(A:却、竟然;B:是,就是;C:于是,才;D:第二人称代词。)A三、解释句子中“乃”字的意思。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5、臣乃敢上璧。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89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四、解释句子中“乃”字的意思1、乃入见。2、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3、良乃入,具告沛公。4、怀王乃悉发国中兵。5、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6、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4、于是;5-6、才,这才。7、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8、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9、今君乃亡赵走燕。10、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1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3、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14、嬴乃夷门抱关者也。7-10却。11-14是,就是,原来是。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1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8、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19、作计乃尔立。20、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5-17竟然。18、19这样。20你,你的。则却,可是。例: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那么,就。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及日中则如盘盂。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例:论语六则。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小则获邑,大则得城。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就是。例:则者岳阳楼之大观也。秦则无礼何施之为?不然,则其所疏远。原来是。例:徐而察之,则上皆石穴罅。临视,则虫集冠上。只。例: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不依公道则爱钞。同“辄”,总是,常常。例:居则曰:“不吾知也!”原来已经。例: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则是)只当是。例: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则则)赞叹的声音。例:连呼则则。练习一、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2、合散消息,安有常则3、作地势,高下九则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此则寡人之罪也6、口耳之闻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7、河出图,雒书,圣人则之12名词,准则、法则;3名词,等级;45副词,就是、乃;6副词,仅仅、只;7动词,效法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11、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1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10连词,就、那么,表承接;1112连词,假使、如果,表假设1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4、入则孝,出则悌1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6、欲速则不达17、匪鸡则鸣,苍蝇之声18、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1314连词,就,表并列;1516连词,却、可是,表转折让步;17助词,无实意;18助词,表疑问,“呢”。二、解释句子中“则”字的意思1、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4、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5、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6、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7、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1-3却,可是。4-7那么,就。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0、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之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4、小则获邑,大则得城。15、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8-15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16、则者岳阳楼之大观也。17、秦则无礼何施之为?18、不然,则其所疏远。19、徐而察之,则上皆石穴罅。20、临视,则虫集冠上。21、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22、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16-18就是。19、20原来是。21、22原来已经。之他,她,它(们)。例: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然之。(之:它,指上文李的话。)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的。例: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往,到.去。例: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诸将请所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这,此。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例: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句读之不知。何功之有哉?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我。例:君将哀而生之乎?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调整音节,无实义。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云之崔嵬。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向。例:然后驱而这善。练习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B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C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DD(动词去、往;ABC三项中的“之”位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A君将哀而生之乎?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D遽扑之,入石穴中A(A代词,我;B主谓间,无实义;C助词,的;D代词,它。)A三、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辍耕之陇上3、奉之弥繁4、侵之愈急5、子孙视之不甚惜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汝识之乎12动词“到去”;37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8、可以知之矣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1、余之力尚足以入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89指示代词“这”;101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13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1416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顷之,烟炎张天18、蚓无爪牙之利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2、夫晋,何厌之有17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1820定语后置的标志;2122宾语提前的标志。四、解释句子中“之”的意思1、我见相如,必辱之。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3、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7、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4他,她,它(们)。5-7结构助词“的”。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9、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10、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后一个之“之”。)1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12、之二虫又何知?8-10动词“往,到.去。”11、12代词“这,此”。13、何陋之有?14、宋何罪之有?15、句读之不知。16、何功之有哉?17、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后一个“之”。)13-17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18、君将哀而生之乎?19、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0、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2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22、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23、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24、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后一个“之”。)25、久之,能以足音辨人。18-23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24、25音节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实义。2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27、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8、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29、石之铿然有声者。3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6-28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29、30是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常用文言虚词用法3河北文安一中董翔宇因说文解字:“因,就也,从口大。”会意字,以口、大取“能大者,众围而就之”之意。因的本义为“依靠”“凭借”,引申有“因袭”“沿袭”“原因”等义,均为实词,现代汉语仍沿用。“因”的虚词用法是从实词义引申而来的,先秦早期便已产生。可作介词和连词。介词“因”的用法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下来,变化不大;连词“因”随着汉语词汇逐渐复音化的趋势,渐渐被“因为”“因而”“因此”等复音词所取代,但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偶或使用。因(一)介词。1依照,根据。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变法者因时而化。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依靠,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3趁着,趁此。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4通过,经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5因为,由于。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二)副词。1于是,就;因而。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2原因,缘由,机缘。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三)动词1根据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2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练习: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与例句中的“因”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A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B因击沛公于坐,杀之。C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D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A(凭借;B介词,趁机;C连词,因为;D顺接连词,于是,就。)二、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变法者因时而化。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答案:1、2句“依照、根据”;3、4句“依靠、凭借”;5、6句“趁着,趁此”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7句“过通,经由”;8、9句“因为,由于”;10、11句“于是,就;因而”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答案:12句“原因,缘由,机缘”;13句“根据”;14、15句“沿袭,继续”。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因”字的意思用法。1、因取刃杀之。2、因屏人曰。3、因拔刀斫前奏案。4、因左手把秦王之袖。5、因谗之曰。6、变法者因时而化。7、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8、因其固然。答案:1-5于是,就。6-8依照,根据。9、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我欲因之梦吴越。10、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11、伺者因此觉知。12、因河为池。1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14、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15、不如因而厚遇之。16、因击沛公于坐。17、因入京师观太学。答案:9-14依靠,凭借。15-17趁着,趁此。18、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9、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20、后因伐木,始见此山。21、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22、于今无会因。23、因遗策。答案:18通过,经由。19-21因为。22缘由,机缘。23沿袭。为成为,变成。例:此何遽不为福乎?处遂改励,终为忠臣。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因而化怒为悲。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做。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李忠义其城为坎以先登。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公输盘为我为云梯。故为之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作为,当作。例: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何以为计?子墨子解带为城。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相传以为雁荡。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霓为衣兮风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然后以六合为家,函为宫。是。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此为何若人?必为有窃疾矣。项燕为楚将。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1)在药则未为良时也。(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14)乃知太白“开风言风语入天镜”之句为妙。以为,认为。例:孰为汝多知乎!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窃为大王不取也!被。例: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恐为操所先。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夫子何命焉为?何辞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有。例: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敢用是为怨望。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顽童之为是心也。将来,将。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11)治理。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12)装作。例:为除不洁者,引入。(13)为了。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慎勿为妇死。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14)给,替。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今为君计,菲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为汉家除残去秽。请为筹之。保为将军破之!(11)我固为子孙创业也。(1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3)君为我呼入。(14)公为我献之。(15)为君翻作琵琶行。(16)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7)阿母为汝求。(18)臣请为王言乐。(19)即解貂覆生,为掩户。(20)为复守黜藏使者。(21)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之事,聊资一欢。(15)对,向。例: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为之奈何?如姬为公子泣,怵然为戒。为长者折技。(16)因为。例: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为市谈交易。例:一人去为市,(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例: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练习: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吾属今为之虏矣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B秦则无礼,何施之为?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答案:A(被;B表反问;C动词,作为;D表判断,可译为“是”。)二、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1、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2、君家妇难为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4、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5、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答案:1名词,作为、政绩;2动词,做、干;3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45动词,制作;6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被;7动词,治理8、古人以俭为美德9、霓为衣兮风为马10、同俗自媚于众为善11、君既为府吏12、十七为君妇13、自名为鸳鸯14、冥有鱼,其名为鲲15、始尔未为久答案:810动词,当作、作为;1112动词,身为、成为;1314动词,叫做;15动词,算作16、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7、非为织作迟18、为秦宫人19、为仲卿母所遣20、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1、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2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答案:16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1718动词,是;1920介词,表被动;2122助词,表诘问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24、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5、公为我献之26、阿母为汝求27、慎勿为妇死28、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29、如姬为公子泣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案:2324动词,帮助;2526介词,替、给;27介词,为了;2829介词,向、对;3031连词,因为。三、解释句子中“为”字的意思。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2、竟为秦所灭。3、为仲卿母所遣。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5、夫子何命焉为?6、何辞为?7、秦则无礼,何施之为?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9、且在邦域之中,何以伐为?答案:1-4介词“被”。5-9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1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11、慎勿为妇死。1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13、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答案:10指心理活动。11-13为了。14、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15、为击破沛公军。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7、公为我献之。18、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之事,聊资一欢。19、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20、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21、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22、君为我呼入。23、为君翻作琵琶行。24、臣请为王言乐。25、为长者折技。答案:14-25给,替。26、为之奈何?27、不足为外人道也。28、为天下唱,宜多应者。29、如姬为公子泣。30、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31、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32、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33、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26-29对,向。30-32因为。33在,当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以一当十(成语)夜以继日(成语)秋以为期(诗经氓)(二)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各各竦立以听。(促织)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助词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四)动词1以为,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六)通假1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日以尽矣。2通“已”,止。无以,则王乎?【以为】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把作为或制成。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把它设为)铸以为金人十二。磊落SSSSSSSSSSSSS【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项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文言虚词大全课件.ppt)为本站会员(s****8)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