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所有课时教学反思1431.pdf

    • 资源ID:75944124       资源大小:2.55M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所有课时教学反思1431.pdf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所有课时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第 1单元准备课 第 1课时数一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孩子们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也是在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一年级的数学课对孩子们有很深远的影响,要让孩子们爱数学,要让孩子们真正喜欢数学课,这几天的课很重要。本课内容十分简单,就是要让孩子们能手口一致地按顺序数数。新课伊始我创造了“学校校园”这个让孩子们感到新鲜好奇的场景来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观察校园中有那些物体,再数一数它们的个数,最后用点子表示个数。整个课堂进行得比较顺利,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孩子对数数已经非常熟悉,没有用手指点着一个一个数的习惯;在用点子表示物体个数时有个别孩子画的太过于随便,没有形成排列规则、整齐的画图方法。针对这些问题,我着重让孩子们用手指点着数了好几遍,培养孩子认真细致的好品质。对于画图不规则的现象,我也进行了指正,以防今后的作业中出现随意、马虎的现象。第 2课时比多少教学反思 我过去教学“比多少”时,总是自己拿出不同的图让学生根据我拿的图进行比较。在现在的教学中,我意识到学生的数学研究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比什么多?”在教材里有意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的研究兴趣高涨,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尝试,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启发和补充,使自己对“比多少”的问题得到清晰全面的认识。有些学生还发现了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小组合作。探究研究改变了原来单一、被动和陈旧的研究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自主研究的快乐,增加了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题目:由于年岁较小,自律性不强,在小组讨论时一些学生呈现了开小差的现象。对此我没有直接对他们提出批评,而是通过互动提醒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与课堂有关的题目,收到了不错的反响。第 2单元位置 第 1课时高低前后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干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关于“上、下”的位置干系,学生在一样平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较为厚实的经历,教学时可以放胆让学生去认识,而关于“前后”的位置干系,这是学生认识比较薄弱的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来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先整体观察主题图,然后一边观察一边用“上”或“下”描述图中货车、火车、轮船的相对位置。通过反馈,学生对于“上、下”的位置关系描述比较到位。学生感受到:在物体位置不变时,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不变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不同。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主题图进行观察和描述之后,学生又用“上、下”说说讲台上摆放的物品的位置关系,并动手摆研究用品,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第 2课时左右教学反思 在一样平常生活中,学生对“左、右”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左右顺序的概念比较稀薄、简单混淆,所以,教学时就要从学生的左、右手入手下手,让学生明白一般的人写字、吃饭都用右手,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进而了解并熟悉“左”“右”这两个位置的干系。可是“左”“右”的相对性在他们的脑筋里还是一片空缺,所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因此,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先让学生体验“左”“右”,然后感悟“左”“右”,最后理解“左”“右”的相对性这几个方面。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正是借助生活经验,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新课开始时让学生借助双手初步体验“左”“右”,通过“找身上分左右的好朋友”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左”“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身边,研究数学是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第 3单元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 1课时15的认识教学反思 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积极地进行反思,首先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1、创设情境,增强数学课堂魅力。生动、贴切的情境设计是材的一大特点。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取得,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出格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数学素养。“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在本课中,我充裕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感化,通过创设去王奶奶家玩的情境,并配上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猎奇心和求知欲,也提高了学生的研究主动性,为顺利开展 15 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二、数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做”出数学的精彩。让学生在活动中研究,让数学课堂生动化是教材的特点之一。操作与实践、探索与发现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要使学生不是记数学,而是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活动化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体现出其必要性。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摆图片、摆图形等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真正体会 15 的基数含义和数序。这符合一年级小朋友以游戏为主的研究特点,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并让课堂焕发了新的生命。第 2课时比大小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整节课我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设计和教学,现反思如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研究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上课时,我就用猴子玩耍的故事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这样引导自然、形象,融科学性、趣味性一体,使学生迅速进入研究状态。学生还通过比一比、说一说等动手实践活动,发现了比大小的规律,这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材料。二、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和气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拥有了许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还在实践中拥有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三、学生是研究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研究的构造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急于对学生的回答给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而是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人。在此过程中我只是提供恰当的匡助和指导,选择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题目或意见,引导学生交流,以寻求题目的答案。学生在整课堂中反应积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不错。但作为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在群体教学环境下的个别学生,纠正这些学生为活动而活动、随波逐流的倾向。第 3课时15认识及比大小:练习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练习课,是对前面两个课时所学的“15 的认识”和“比大小”的练习巩固。通过上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会认、读、写 15 各个数和会用“”“”和“=”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欠缺的仅仅是熟练度和准确度。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巩固15 各数的认读,加深对三种符号的认识。本节课一开始,我通过数一数大姐活动,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15 的认识”。然后通过对各个习题的引导,让学生在做题中体会到研究数学的快乐,同时也巩固了旧知。总之,本节课是一节较为成功的练习课,达到了练习巩固的目的,也使学生体会到了研究数学的乐趣,为后面的数学研究奠定了感情基础。第 4课时第几教学反思 自然数有两重含义,用来表示事物多少时,是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是序数。本节课研究的是有关序数的含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教学中我注意从一下几点进行操作:1、利用主题图,引入教学主题。教材主题图能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因此,一上课,我就要求学生认真观看主 题图,明白 主题图的意思,并适时提问:从图中你能不能知道谁最先买到票,为什么?从而引出序数“第 1”。有了“第 1”的认识,我进而提出了一些指向性较明的问题,学生迅速认识了“第1”“第 2”二、联系生活、研究数学。为了匡助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我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第几”的含义,如“考试我想得第 1”“我坐在第 1 组”,等等。学生有了老师的引导,很快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第几”的意思。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新知,也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关于低年级的学生的教学,首如果需求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这就是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变更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第 5课时分与合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对 4 和 5 的组成进行教学。对于 4和5 的组成的知识,大多数学生通过学前研究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他们通过摆小棒对“4 和 5 的组成的合理性”进行感性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在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体现自己在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课堂上通过“猜数量”等游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玩中学”的乐趣,而体会研究数学大姐乐趣也正是本课堂的另一个教学点。第 6课时分与合:练习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练习课,我力求把研究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讨,培养他们解决题目的能力。如先通过用小黑板出示两道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再在完成练习四的习题中,放胆让学生去说、去想、去交流、去体会,从而使知识由他们自己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是匡助他们“过桥”的人,引导他们走最近的路到达目的地。第 7课时加法(1)教学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5 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 5 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新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一下的教学环节:1、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2、分小组相互讨论交流,探究发现。3、结合教学内容分成练习,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总结、归纳、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纵、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举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会到发现数学的乐趣。第 8课时加法(2)教学反思“5 以内的加法”是本学期教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因此我非常重视本节课的教学。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1、设计多媒体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2、根据课时涉及的知识点,分小组互相交流,探究发现。3、结合教学内容分层练习,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总结、归纳、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研究数学是为了能利用它解决题目,培养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通过学生动手操纵、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题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并耳濡目染地渗透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研究和发展的主体。第 9课时减法(1)教学反思 这一课主要教学与减法相关的概念,要求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正确熟练的读、写减法算式。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学好减法的枢纽在于使学生充裕理解减法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创建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划一划”,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减法的含义即“去掉”。在此根蒂根基上,对减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进行教学,使知识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初步接触减法,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 5以内的减法,我结合大量图片,让学生自客观察发现,使学生充裕理解减法的算理,达到“一通百通”的目的。第 10课时减法(2)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注重遵循这样一个教学思路:由演示题目到让学生提出题目,再引导学生解决题目,最后完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解决题目的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研究和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口算 5以内数的减法以及用减法解决实践题目。知识点的安排力求做到由低到高,由点到面,步步深入,以便让学生很简单就学会解决题目的研究方法。从总体来看,教学举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脍炙人口的情境中进行。教师通过自身的示范感化关注了学生良好习气的培养,如:细心观察画面,口头逻辑表达等,更明显的是重视了学生的发展,为从图示题向应用题过渡打下了坚实的根蒂根基,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中的养成教育、发展观点。下面我就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较为具体的反思。本课注重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在体会减法的含义这一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图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创设情境中找息,并根据找到的有用息提出问题。教师通过了课件演示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理解图意。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说出了“5-3=2”,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说算式的含义,找一找“5”“3”“2”在图中分别表示那一部分。这一环节的教学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含义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从图中发现息,获取数学知识;在情境中让学生提出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审视问题,用教学的观点解决问题。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纸鹤写算式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而且在练习过程中,练习形式注意了由个人回答到集体练习,由点到面,层次清晰。我很重视让学生看图说图意,从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课思考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训练学生根据知道的息来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说和问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要防止说套话。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课,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不一样的图意,并列出算式。第 11课时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 5 以内的加减法是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也是学生在进入小学后研究的第一个数学重点知识。因此,我特意安排了这样一堂练习课,力图匡助学生整合之前课堂上学过的内容,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教学安排方面,为了尽量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我将课堂分为了“根蒂根基练习”“巩固练习”“拓展练习”三大块,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天文解和消化知识。从课堂效果来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仍然存在一部分学生“吃不透”,另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在课堂内容的安排上,还可以吧三部分锻炼进一步细化,所选练习题还可以更具有典范性。第 12课时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 15 的根蒂根基长进行研究的。根据新课标的请求,结合学生的实践,在本节课中力求体现: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联系生活使学生要学,自主探讨、合作交流使学生会学。注重对学生研究过程的关注,充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这是刚退学不久的一年级重生,他们虽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但没有将这些经历提炼为数学知识,因而对“”表示出发点知之甚少,所以这是一个难点。基于学生的猎奇,以及对生活中的动态、风趣的事物出格感兴趣,因此,自己设计教学时,我力求从生活实例中引入,寻找生活中的“”。好的方面:1、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纵来理解数字含义,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3、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大部分学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能明白“”的含义及写法。不足方面:1、在教学举动中,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定在自己设想的圈子中,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限制。2、在教学举动中,我没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实践生活经历,以至于有些环节脱离了主题。第 13课时有关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的根蒂根基上安排教学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来说,他们对“”本来就不陌生,生活中也会接触到有关“”的加减法,因此,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力求从学生的实践出发,在备课中针对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其次,课上尽可能让学生努力地进行尝试,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掌握了新的知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学生每进行一类有关“”的加减法计算后,我都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并启发学生再说出类似的算式,使学生及时将自己已有的研究经验和实际的结论建立起联系,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了能力。再次,整节课能关注每个学生,尤其在说算理的环节中,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受到了不错的效果。第 14课时第 3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这节课安排的内容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为了使学生在头脑里对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切实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在对 5以内数的认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引导学生周全复习 5以内数的认识,并让学生结合实践说一说自己家住在几号楼几单元几号,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字的目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整理和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从而建立网络化、系统化的知识布局。教师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当中,使数学知识变为新鲜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第 4单元认识图形(一)第 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研究“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并会识别;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为: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分为六个环节进行教学:1、设疑激趣,导入新课。二、动手操纵,感知外形。三、实践探讨,认识特征。四、实践运用,体验特征。五、巩固练习。六、课后小结。整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观察、操纵和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等举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举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举动中自然而然的研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了对各种物体的特点认识。本节课我认为教学比较好的方面是: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运用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把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使用数学的乐趣。4.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加深对各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创新。教学不足之处:1.学生的注意力不敷会合,教师的构造教学不到位,学生不听指挥,随意玩桌上物品。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求不够明确,导致学生没有听清楚就动手操作。3.没有大胆放胆让学生多说说图形的特征。4.在“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立体图形”这一问题时,我觉得虽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但是还没有大胆展开。第 2课时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立体图形的拼组”是现行新课标教材中“认识图形(一)”这一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时,主如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纵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干系,同时让学生在研究举动中学会有序的思考题目,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教师在设计“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教学内容时,是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利用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研究,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2)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本课时,我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还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在研究是过程中,学生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是心,同时还增强了合作研究的意识。第 5单元 67 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 1课时6和 7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6 和 7 的认识一课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研究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一、创设新颖、有趣的人物情境。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研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6 和 7 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效注意时间较短,所以我结合课本的主题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放学后打扫教室”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课堂研究,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都说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感受不到自己是在研究”,我虽然没有那样精湛的教学技巧,但我努力营造这样的研究氛围。二、课堂环节设计合理,内容充实。本节课虽然是以学生自主探讨的方式来进行,但我力求让教学扎实、有效,并精心设置了多个练习环节。利用探讨题目将本来内容较多又缺乏联系的各个部分贯穿起来,使学生在轻轻松松是研究空气中掌握、巩固知识。三、关注细节,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思想品质的教育。“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而且在观察主题图时,我教育学生要讲卫生、爱集体,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在小组合作中,我告诉孩子:只有团结、努力才会有更多收获。此外,在书写 6、7 时,我也不忘适时纠正、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从课堂效果看,这节课达到了预设的请求,但也存在值得反思的地方。1、数学课的教学,应处于不竭研究和摸索中,关于课堂时间的把握要更恰当准确。二、关于本课相关知识的复习应考虑得更周到。三、在基数、序数意义的区别这一环节还有待完善。第 2课时6和 7的组成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枢纽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研究数学是风趣的,而不是枯燥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裕地体会了研究数学的乐趣。1、猜数、分数的乐趣。为了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能用数学符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用让学生解决题目来引入,增强了学生的自自心,强化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学生也对这样的教学举动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分数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将 6 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再说一说分法。教师板书分法,让学生更明确 6的组成。在此根蒂根基上,再教学 7的组成便瓜熟蒂落了。2、动脑的乐趣。在学生已经能够分 6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练习7 的组成。让学生对 6 和 7 的分法进行总结,从而掌握如何快速分 6和 7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 6 和 7的组成。3、助人的乐趣。在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互相帮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 6和 7的组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可以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乐趣,让他们感到研究数学既有趣又有用。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第 3课时6和 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研究了 15 的加减法,6 和 7 的组成的根蒂根基上,研究 6和 7 的加减法。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以复习旧知识引入,在两人一组的游戏探讨中研究 6和 7的加减法。教学时我让学生充裕动手操纵,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看图列式,为研究应用题做好铺垫。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1、对于 5+1 和 1+5 的情境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一幅图能够列出两个式子其实就是同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图两式”的由来。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为了做好铺垫,应指导学生重点复习 6和 7 的组成,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看到一组还能联想到另一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 2+5=7 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 5+2=7。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 7 的“好朋友算式”?3、关于本节课的计较,绝大部分大姐学生都会。教师应该选择“你的想法是什么”“你是怎么算的”这样的问话引导学生思考计较的过程,从而研究借助 6 和 7的组成计较加减法的方法,否则学生很简单只停留在自己能得出的计较结果上,而不去考虑计较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表述他用实物来算的过程的时候,应及时引导升华为:因为 1 和 5 组成 6,所以 1+5=6。第 4课时6和 7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 练习是新授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目的在于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研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练习的设计上穿插摆一摆、分组比赛等形式,并加以比赛。同时加强对研究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关注并及时帮助其纠错订正。第 5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讲授“解决问题”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启发引导,由扶到放,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找出有用条件和选择恰当的方法计算。本课还注意了内容的深浅把握,只就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进行指导,主次把握得好,突出了重点,攻克了难点。第 6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反思 解决题目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刚接触解决题目,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请求,理解有相称大的难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历,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匡助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解决题目的格式与计较方法的选择上。在前面教学解决加法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初步理解了大括号的作用,教学的重点放在认识大括号下面的数量及部分数位置的问号上。我先让学生找一找大括号,说一说大括号表示什么,让学生明确大括号一样是表示两边物体的数量,大括号下面有数字,就是表示已经知道总的有多少个,再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个画面和上一题加法不同的地方,知道加法中原来两边都已经知道数量是多少,现在其中的一部分有问号,也就是说其中的一部分物体不知道数量是多少,让学生讨论明确已经知道总数及其中的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用总数扣掉已经知道的那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计算。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解决减法问题的格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 7课时解决题目:练习课教学反思 6 和 7 的加减法和解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为此我将两者结合起来安排了这节练习课。在设置课堂教学环节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同时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的意思,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本节课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反思总结如下:1、课堂涉及是练习题还应该精简一些,多选典范题目;2、在师生互动环节中,课堂次序有些混乱,造成了时间的浪掷。应该在与学生互动时,多引导他们讨论思考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题目,避免开小差的现象。第 8课时8和 9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上完本节课后,个人感觉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1.本节课时间不够,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可能是教学内容较多,在新课中就有许多练习,整体上时间比较紧张。第二,在两个环节上个人认为处理欠妥,导致时间浪费。一是学生收集的息中有一个关于 8 和 9的小故事,这在备课时是没有考虑到的。我觉得这个题材不错,于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读了一下,也浪费了一些时间,虽然感觉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但在时间如此紧张的前提下也只能放在课后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了,感觉此处有点不了了之的味道。另外,在教学 8 和 9 的序数意义时,我设计了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时,我怕读题浪费时间,就省略了读题过程。但结果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对这一题完成得并不理想,也许读一读题目,效果会好很多,毕竟这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我对低年级的教学经验不足,总是忽略这个问题,所以今后要引起重视。2.处理教材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全。8 和 9 的书写环节应该调整到揭题之后,这是其他老师给我的第一个建议。我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很明显。但自己之前却没有考虑到,而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看到课本上的顺序是这么安排的,就这么死板地去教,可见自己处理教材时还应该考虑得更周全些。又比如在理解 8、9 的基数和序数意义时,我是通过数图形一题来完成的但由于没有读题,学生反馈情况不太理想。其他老师建议我让学生现场站一站,如请从左数第 8 个学生站起来,请从右数 8 个学生站起来。这样的方法既直观又生动,可以有效地匡助学生理解“几”和“第几”,从而突破难点。第 9课时8和 9的组成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一开始,我就用五角星激发了学生研究的热情,然后以“猜数”游戏引导学生感受分的过程,发现一个数的不同分法蕴含的规律,使他们学会有序地操作和思考。在引导他们整理 8的分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每次移动一个,按顺序填出分的结果,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方法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数的分与合,其后在探索 9 的分与合时让学生独立进行,为后面的自主研究打下基础。但按顺序摆、写时,有个别学生还是很简单出错,另有学生在写数字时候,存在着誊写不标准的题目,在这方面,应增强学生的练习。第 10课时8 和 9 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用课件出示书上的太阳图,提问:“谁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那末,谁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呢?”列式都还比较顺利。接下来是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的含义,我请求学生先看加法,用自己的话把算式是含义表达出来,在看减法,也用自己的话把算式的含义表达出来,最后齐读算式。在说减法算式的含义的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得不是很流畅。教学过程中,我充裕利用了教材提供的图,请求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写出了四道算式,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的探索过程,并能将意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及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增强了理解的能力。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图四式”的形成过程,对新知的认识比较深刻,这一点比较成功。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学生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用多的一边减少的一边,在这里应加以强调:不管是“一图两式”还是“一图四式”,列减法算式时,都应从总数中减。第 11课时8 和 9 的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解决过这样的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经不陌生了,基本上能够看懂、说清图意并解决问题。训练时,图中问号所表示的数量看起来是已知的,不用计算就已经直知道了,思维好的学生很快能理解,把它当作是未知的,但大部分学生就不好理解了所以在教学这点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来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部分。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两点:1.创设情境,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将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到森林游玩”这一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自主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2.发明性地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广泛接触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合理组织教学,将数学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变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创造课,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得有意义。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在教学中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了联系起来,创设有关生活的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第 12课时10的认识和组成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活动。在一开始,利用故事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 9以内数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不让 9这么骄傲,帮一帮伤心的?很自然地引出了今天要研究的新数“10”。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了两个数字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数,数与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在数数的时候,我创设大量的情境:数人物、数鸽子等,都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研究,学生的研究兴趣高,教学效果好。在教学 10 的组成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研究 29的知识时,已经对数的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研究,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也培养了初入学的小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在汇报完答案之后,又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找出各个分解式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第 13课时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致力改变学生的研究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他们在教师引导下积极研究,在丰富的数学研究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具体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教学中,我相学生,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这节课一开始,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学生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学生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学生是这种心理,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研究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逐步得到提高。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研究的一种特殊情感,研究起来乐此不疲。于是我采用了“数学规律情境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课件作为学生研究的工具,这时,息技术成为了交流、讨论、表达的工具。我把每种关于 10 的加减算式都以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展现给学生,突破教科书上的利用点子图来呈现的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又突出了学生研究的主体性。三、在比赛中增长心,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负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常常发明机会让学生充裕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竭鼓励他们树立自心,增强勇气,同时要提醒他们胜不骄,败不馁。在课程入手下手之前我设计“小组接力赛”这一教学环节,构造学生以小组为单元进行比赛。这既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此时,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才能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心,学会研究。第 14课时10的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所有课时教学反思1431.pdf)为本站会员(得****3)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