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级工理论试题.pdf

    • 资源ID:90922357       资源大小:11.34M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级工理论试题.pdf

    中级工理论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只 有 1 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填入括号内)1.A A 0 0 1 地质构造是指()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特征。(A)岩石(B)地层(C)地质体(D)岩层2.A A 0 0 1 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是()。(A)褶皱变动(B)断裂变动(C)构造变动(D)非构造变动3.A A 0 0 1 构造变动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A)构造变动和非构造变动(B)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C)构造变动和褶皱变动(D)断裂变动和非断裂变动4.A A 0 0 2 岩层分为()。(A)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B)向斜和背斜(C)正断层和逆断层(D)裂缝和断层5.A A 0 0 2 一般认为水平岩层的倾斜度不超过()。(A)2 (B)5 (C)1 0 (D)1 56.A A 0 0 2 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如果都基本一致,这种岩层则称为()。(A)单斜岩层(B)水平岩层(C)倾斜岩层(D)平行岩层7.A A 0 0 3岩层的产状是指岩石在()的产出状态。(A)平面(B)空间(C)横向(D)纵向8.A A 0 0 3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A)走向、倾向、断距(B)走向、倾角、断距(C)倾角、倾向、断距(D)走向、倾向、倾角9.A A 0 0 3岩层的厚度是指岩层顶面与底面的()。(A)距离(B)铅垂距离(。最大距离(D)最短距离1 0.A A 0 0 4 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是()。(A)褶曲(B)背斜(C)向斜(D)单斜1 1.A A 0 0 4 岩层向上拱起,核部是较老地层,两翼由较新的地层组成,这种褶曲是()。(A)背斜褶曲(B)向斜褶曲(C)直立褶曲(D)斜歪褶曲1 2.A A 0 0 4 水平岩层在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形成波状弯曲但未丧失连续完整性,这种构造称为()。(A)断裂构造(B)背斜(c)向斜(D)褶皱构造1 3.A A 0 0 5组成褶皱构造的最小单位是()。(A)背斜(B)褶曲(c)向斜(D)背斜和向斜1 4.A A 0 0 5在褶曲要素中,()是指褶曲中间部分的岩层。(A)翼部(B)核部(c)轴面(D)顶角1 5.A A 0 0 5褶曲在平面上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A)长轴褶曲、短轴褶曲两种(B)短轴褶曲、穹窿构造和鼻状构造三种(0穹窿构造和鼻状构造两种(D)长轴褶曲和短轴褶曲、穹窿构造和鼻状构造四种1 6.A A 0 0 6 岩石受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受破坏而断开或错动,这种现象是()。(A)裂缝(B)断层(C)断裂(D)节理1 7.A A 0 0 6 下列属于断裂构造的是()。(A)向斜(B)节理(C)鼻状构造(D)断层1 8.A A 0 0 6 断裂构造的特点是岩石()遭受破坏而断开或错动。(A)连续性(B)连 续 性 和 完 整 性(C)完整性(D)表面1 9 .A A 0 0 7裂缝常发生在()的岩石里。(A)脆性(B)疏松(C)可塑性很大(D)韧性大2 0 .A A 0 0 7根据裂缝的成因分类,裂缝分为()0(A)走向裂缝、倾向裂缝和斜交裂缝(B)走向裂缝和倾向裂缝(。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D)张裂缝和剪裂缝2 1 .A A 0 0 7向两侧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是()o(A)平移断层(B)裂缝(C)正断层(D)逆断层2 2 .A A 0 0 7根据裂缝的力学性质分类,裂缝分为()。(A)张裂缝和剪裂缝(B)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C)走向裂缝、倾向裂缝和斜交裂缝(D)走向裂缝和倾向裂缝2 3.A A 0 0 8断层构造中,破裂面两侧岩体()。(A)发生了微小位移(B)未发生微小位移(C)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D)未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2 4 .A A 0 0 8断层是()中的一种构造。(A)地质构造(B)断裂构造(C)褶皱构造(D)裂缝构造2 5.A A 0 0 8断层与裂缝的区别是()o(A)断层规模大,裂缝规模小(B)裂缝规模大,断层规模小(C)断层断裂面发生了明显相对位移,裂缝的断裂面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D)断层断裂面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裂缝的断裂面发生明显相对位移2 6 .A A 0 0 9 断层要素包括()。(A)断层面和断层线(B)断盘和断距(C)上盘和下盘(D)断层线、断盘和断距2 7.A A 0 0 9 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距离是()。(A)断盘(B)断距(C)断层面(D)断层线2 8.A A 0 0 9 岩体被断开后,被断开的两部分的岩体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是().(A)断层面(B)断层线(。断层上盘(D)断层下盘2 9 .A A 0 0 9 断层向两侧相对位移的岩体是()o(A)断层面(B)断盘(C)断层要素(D)断距30 .A A 0 1 0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形态,将断层分为()。(A)正断层、逆断层两种(B)正断层、平移断层两种(c)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三种(D)平移断层、倾斜断层两种31 .A A 0 1 0 断层两盘沿水平或近于水平方向移动,这种断层是()。(A)平移断层(B)正断层(c)逆断层(D)平行断层32 .A A 0 1 1 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受同一构造格局控制的,具有共同发展历史的统一沉降区是()。(A)油气田(B)含油气盆地(c)油气聚集带(D)含油区33.A A 0 1 1 含油气盆地内的隆起、坳陷和斜坡,它们是含油气盆地中的()构造单元。(A)三级(B)一级(c)二级(D)二级或三级3 4.A A 0 1 1 下列属于二级构造单元的是()o(A)隆起(B)断裂带(c)长轴背斜(D)地坳陷3 5.A A 0 1 2 含油气构造单元是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A)一级(B)二级或一级(c)三级(D)二级3 6.A A 0 1 2 在结构特征明显和较大的盆地内的含油气区可划分为()亚一级构造单元。(A)背斜带和断裂带(B)凸起和凹陷(0背斜和向斜 穹窿和向斜3 7.A A 0 1 2 油气聚集带内的各油气田应具有()。(A)不同的地质构造特征(B)不同的油气藏形成条件(c)不同的岩性特征(D)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藏形成条件3 8.A B 0 0 1 组成地壳的岩石,储油最好的岩石是()。(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页岩3 9.A B 0 0 1 沉积岩特征是指沉积岩的()。(A)物理和化学特征(B)岩性特性、古生物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C)地球化学特征(D)岩性特征和古生物特征40.A I D 0 1 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组成的岩石是()。(A)变质岩(B)沉积岩(C)岩浆岩(D)碳酸盐岩41 .A B 0 0 1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是()。(A)风化剥蚀一搬运一成岩一沉积(C)搬运一风化剥蚀一沉积一成岩42 .A B 0 0 1 沉积岩在地球表面分布很广,(A)40%(B)7 0%(0 7 5%(B)风化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成岩(D)搬运一风化剥蚀一成岩一沉积它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D)9 0%43.A B 0 0 2 沉积岩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方法叫()o(A)沉积岩结构(B)沉积岩构造(C)沉积岩层理44.A B 0 0 2 沉积岩石的结构指的是组成沉积岩的()。(A)颗粒大小、形状(B)结晶程度、颜色(C)颗粒大小、结晶程度、形状及颗粒间的结合方式45.A B 0 0 2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是()。(A)层理构造(B)层面构造(C)岩石内部构造(D)沉积岩分类(D)岩石的成分(D)水平层理46.A B 0 0 3 沉积岩分为()三大类。(A)碎屑岩、砂岩和粘土岩(B)碎屑岩、粘土岩和碳酸盐岩(C)碎屑岩、粘土岩和岩屑砂岩(D)岩屑砂岩、碳酸盐岩和粘土岩47.A B 0 0 3 从岩石胶结的方式来说,()孔隙度最大。(A)孔隙胶结(B)基底胶结(C)接触胶结(D)泥质胶结48.A B 0 0 3 碎屑岩主要有()。(A)砾岩和砂岩两种(B)砾岩、砂岩和粉砂岩三种(0岩浆岩和变质岩两种(D)碳酸盐岩和粘土岩两种49.A B 0 0 4沉积环境是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沉积介质的()o(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地球化学条件(D)物理化学性质及地球化学条件50.A B 0 0 4沉积相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可分为()三种类型。(A)陆相、海相、湖泊相(B)陆相、海相、海陆过渡相(C)河流相、沼泽相、冰川相(D)海洋相、浅海相、半深海相51.A B 0 0 4岩石的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及各种岩石的相互关系和分布情况称为()。(A)岩石组合(B)沉积环境(C)沉积相(D)岩石组成52.A C 0 0 1 油藏的驱动方式有()。(A)弹性驱动、弹性驱动、(C)弹性驱动、(D)气压驱动、水压驱动、水压驱动、水压驱动、气压驱动、重力驱动四种气压驱动、溶解气驱动、重力驱动五种气压驱动、驱动力、刚性驱动五种溶解气驱动、重力驱动、刚性驱动四种53.A C O O 1 油气在油层中驱动的能量()。(A)保留油层本身的天然能量(B”保留人为补充能量(C)包括油层本身的天然能量和人为补充能量两种(D)即地层能量54.A C 0 0 1 油田在初期自喷开发阶段,驱动油气的能量是()o(A)天然能量(B)人 为 补 充 能 量(C)注水驱动(D)注气驱动55.A C 0 0 2 依靠油区和含水区的弹性能驱油的方式是()。(A)水压驱动(B)重力驱动(C)弹性驱动(D)气压驱动5 65(3 0 0 2 在()方式下,油层内的含流体饱和度一般不发生变化。(A)气压驱动(B)弹性驱动(C)重力驱动(D)溶解气驱动5 7.A C 0 0 2 油田投入开发后,地层的压力平衡状态被打破,井底压力(),地层与井底之间形成压差,岩石中的流体发生弹性膨胀,释放弹性能驱使流体流向井底。(A)上升(B)不变(C)降低(D)上升或降低5 8.A C 0 0 3 油田注水具有()的全部特点。(A)水压驱动(B)气压驱动(C)重力驱动(D)弹性驱动5 9.A C 0 0 3 水压驱动可分为()两种。(A)弹性水压驱动和气压驱动(B)刚性水压驱动和气压驱动(0弹性水压驱动和刚性水压驱动(D)溶解气驱动和重力驱动6 0.A C 0 0 3 油田开发过程中,水源供给不能满足驱油的需要,水柱压能与弹性能同时作用进行驱油的驱动方式称为()。(A)刚 性 水 压 驱 动(B)重力驱动(c)弹性驱动(D)弹性水压驱动6 1.A C 0 0 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完全依靠水柱压能驱油的驱动方式称()o(A)刚 性 水 压 驱 动(B)弹性驱动(c)气压驱动(D)重力驱动6 2.A C 0 0 4 依靠油层中气顶的压缩气体的能量将原油驱向井底的驱动方式称()。(A)溶解气驱动(B)气压驱动(c)重力驱动(D)弹性驱动6 3.A C 0 0 4 在气压驱动的油田中,井底和近井地带的地层压力()饱和压力。(A)大于(B)小于(c)等于(D)大于或等于6 4.A C 0 0 4 气压驱动油田油层压力()饱和压力。(A)等于(B)小于(C)大于(D)小于或等于6 5.A C 0 0 5 油田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饱和压力时,溶解气体就会从原油中分离出来。(A)大于(B)等于(C)小于(D)保留6 6.A C 0 0 5 依靠溶解气体的弹性膨胀能将石油驱向井底的驱动方式称()。(A)气压驱动(B)弹性驱动(C)弹性水压驱动(D)溶解气驱动6 7.A C 0 0 5 溶解气驱动开采特点是:开采初期,气油比(),油层压力不断下降。(A)急剧上升(B)急剧下降(C)逐渐上升(D)逐渐下降6 8.A C 0 0 5 一般情况下,溶解气驱动方式()o(A)驱油效果好,采油率低(B)驱油效果差,采收率低(C)驱油效果好,采油率高(D)驱油效果差,采收率高6 9.A C 0 0 6 原油依靠本身的重力位能流向井底,这种驱动方式称()。(A)重力驱动(B)气压驱动(C)水压驱动(D)溶解气驱动7 0 .A C 9 0 6 对于靠重力驱动的油田,油井产量()。(A)高(B)低(C)有时高,有 时 低(D)较高7 L A C 0 0 6 重力驱动,发生在油田开发的(),一切驱动能量都已耗尽。(A)初期(B)末期(C)中期(D)中期和末期7 2 .A C 0 0 7 岩石亲水和亲油时,毛管力分别为水驱油的()。(A)动力、动力(B)动力、阻力(C)阻力、动力(D)阻力、阻力7 3 .A G 0 0 7 油气在油层流动时,油气驱动的主要动力是()。(A)驱动力(B)岩 石 的 润 湿 性(C)毛细管力(D)粘滞力7 4 .A C 0 0 7 油气在油层中流动时,油气流动受的作用力包括()。(A)驱动力和粘滞力两种(B)驱动力和毛细管力两种(C)毛细管力和粘滞力两种(D)驱动力、岩石的润湿性、毛细管力和粘滞力四种7 5 .A C 0 0 8 l um2=()m D(A)I X 1 0 (B)1 X 1 O2(C)1 X I O3(D)1 X 1 017 6 .A C 0 0 8 岩石渗透率与()有关。(A)岩 石 厚 度(B)岩石截面积(C)岩石物理性质(D)通过岩石的流量7 7 .A C 0 0 8 根据达西定律:液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其流量与介质的横截面积、介质两端的压力差成(),与液体的粘度、介质的长度成反比。(A)反比(B)正比(C)对数关系(D)指数关系7 8 .A C 0 0 8 在国际单位制中,渗透率的单位符号是()。(A)ur n (B)m 2 (C)m s /S (D)m7 9 .A C 0 0 9 注水开发油田,如油层岩石从亲油性转为亲水性,水驱动效率则()。(A)提高(B)不变(C)下降(D)不确定8 0 .A C 0 0 9 油气在油层中的流动方式有()。(A)平面单向流(B)平面径向流(C)球面向心流(D)平面单向流、平面径向流和球面向心流8 1 .A C 0 0 9 在球面径向流中,对于底水油藏,油井仅钻开油层的顶部,流线为直线,且呈空间辐射状向油井中心汇集,其渗流面积为()。(A)球形(B)半球形(C)圆柱形(D)圆锥形8 2.A C 009 油气在油层中呈球面向心流流动,则渗流面积和形状为()。(A)球形(B)圆状(C)直线(D)半球形8 3 .A D001油气H I 内埋藏在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数量称()。(A)地质储量(B)可采储量(C)油田储量8 4.A D001油田储量是指埋藏在油气田地卜的(A)石油(B)天然气(C)凝析油8 5.A D002油田的可采储量一定()地质储量。(A)大于(B)小于(C)等于8 6.A D002如图所示,该曲线是()。(A)自喷井压力恢复测试曲线(B)水力活塞泵井泵吸入口压力记录曲线(0 水力活塞泵压力恢复测试曲线(D)电潜泵井环空压力恢复曲线)的数量。8 7.A D002油田在开发过程中,随着技术的进步,油田的可采储量将会(A)减小(B)不变(C)增大(D)减小或不变8 8.A D003 储存在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实际数量是()。(A)可采储量(B)探明储量(C)预测储量(D)地质储量8 9.A D003 地下储量的()的实际数量是地质储量。(A)石油(B)天然气(C)石油和天然气(D)凝析气9 0.A D003 地质储量的计算方法有()o(A)容积法和圈闭法(B)物质平衡法和圈闭法(C)统计法和圈闭法(D)容积法、物质平衡法和统计法9 L A D004 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采到地面上的原油数量称为()。(A)地质储量(B)可采储量(0 动用地质储量(D)探明储量9 2.A D004 某油田地质储量为1200X 1 0 4 3 标定采收率为3 5%,则油田的可采储量为()X I O t.(A)4 00(B)5 3 0(C)4 20(D)3 5 09 3.A D004 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之差,称为().(A)剩余可采储量(B)地质储量(C)油 田 地 质 储 量(D)预测储量9 4.A D005 衡量油田最终采油技术水平高低的综合指标是()o(A)采出程度(B)采油速度(C)综 合 递 减(D)采收率9 5.A D005 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称()。(A)采油速度(B)采出程度(C)采收率(D)采油强度9 6.A D005 下面计算采收率的公式,正确的是()o(A)年产油量/地质储量X 100%(B)产水量俨液量X 100%(C)年产液量/地质储量X 100%(D)可采储量/地质储量X 100%9 7.A D006 根据勘探、开发各个阶段对油气藏的认识,将油气藏储量划分为()。(A)探明储量、预测储量两种(B)探明储量、控制储量两种(C)预测储量、控制储量两种(D)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三种9 8.A D006 在油气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称(),它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A)探明储量(B)地质储量(C)可采储量(D)预测储量9 9.A D006 在某一固闭预探中发现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阶段的过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所计算的储量称为(兀(A)预测储量(B)控制储量(C)地 质 储 量(D)探明储量100.A D009 我国油田目前主要采用()开发方式进行开发。(A)注水(B)天然能量(C)注 聚 合 物(D)注热油101.A D009 开发方式是山()决定的。(A)地质情况(B)油田开发原则(C)地质情况和油田开发原则(D)开发井网102.A D010井网的分布方式有()。(A)行列井网(B)面 积 井 网(C)行列井网和面积井网(D)四点法井网1 0 3.A D0 1 0 每平方公里面积上的油水井数称为()。(A)井网(B)井网部署(C)油 水 井 总 数(D)井网密度1 0 4.A D0 1 1 油田注水方式有()三种类型。(A)边缘注水、边外注水和切割注水(B)边内注水、边外注水和切割注水(C)边内注水、切割注水和血积注水(D)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1 0 5.A D0 1 2 在边缘注水方式中,注水井分布在含水边缘以内,这种注水方式是()o(A)缘内注水(B)缘上注水(C)切割注水(D)面积注水1 0 6.A D0 1 2 注水井布置在含油边界线上,这种注水方式称为()o(A)切割注水(B)面积注水(C)边缘注水(D)四点法注水1 0 7.A 1 3 0 1 2 根据注水井的分布位置,边缘注水可分为()o(A)缘外注水和缘上注水两种(B)缘外注水和缘内注水两种(C)缘外注水、缘上注水和缘内注水三种(D)缘内注水和切割注水两种1 0 8.A D0 1 3 切割注水分为()。(A)纵切割注水和横切割注水两种(B)四点法注水和五点法注水两种(C)边内注水和边外注水两种(D)纵切割注水、横切割注水和环状注水三种1 0 9.A D0 1 3 注水井排和生产井排成排分布,两排注水井夹数排生产井,把油田划分为一些面积较小的独立开发单元,分别进行注水开发,这种注水方式称为()。(A)切割注水(B)面 积 注 水(C)边内注水(D)五点法注水HO.A D0 1 3 在切割注水中,纵切割注水、横切割注水和环状切割注水是依据注水井排的()进行划分的。(A)面积大小(B)布井方向(C)油水井数(D)注水井数1 1 L A D0 1 4 在面积注水方式中,生产井数与注水井数比值为2:1,这种注水方式是()注水。(A)四点法(B)五点法(C)七点法(D)九点法1 1 2.A D0 1 4 注水井按定井距布置在正六边形的顶点,生产井位于正六边形的中心,这种注水方式是()注水。(A)九点法(B)七点法(C)反九点法(D)五点法1 1 3.A D0 1 4 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面积上,这种注水方式称为()。(A)切割注水(B)面积注水(C)边内注水(D)七点法注水1 1 4.A D0 1 4 在面积注水的五点注水系统中,生产井和注水井数比为()。(A)l:1 (B)l:2 (C)2:1 (D)3:11 1 5.A D0 1 4 依据注水井的几何形状,面积注水可分为()注水。(A)四点系统和五点系统(B)九点系统和反九点系统(C)五点系统和七点系统(D)四点系统、五点系统、七点系统、九点系统和反九点系统、不规划的点状系统U 6.A D0 1 5 在油田开发中,同一套开发层系用()进行开发。(A)不同井网(B)两套井网(C)同一井网(D)各种井网1 1 7 .A D0 1 5 把油田内性质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一套井网进行开发称为()o(A)开发方式(B)开发层系(C)开发原则(D)注水方式1 1 8.A D0 1 5 油气藏中一套完整的注采系统称为()。(A)开发原则(B)开发层系(C)开发井网(D)井网1 1 9.A D0 1 6 在同一套开发层系内,上下必须具有良好的(),以防止不同层系之间的窜通和干扰。(A)隔层(B)油层(C)砂层(D)储层1 2 0 .A D0 1 6 根据开发层系划分原则,在同一开发层系内的各个油层,其构造形态、油水分布、()应接近一致。(A)压力系统(B)原油性质(C)地质储量(D)压力系统和原油性质1 2 L A D0 1 6 对于独立的开发层系必须具有一定的(),保证油井具有一定生产能力。(A)采收率(B)储量(C)采油速度(D)采出程度1 2 2.B A 0 0 1 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5 0 mP a -s,相对密度大于0.93 4 的原油为(兀(A)稠油(B)特稠油(C)超稠油(D)天然沥青1 2 3.B A 0 0 1 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mP a s,相对密度大于0.93 4 的原油为稠油。(A)5 0 (B)I O O O (C)5 0 0 0 (D)1 0 0 0 01 2 4.B A 0 0 1 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5 0 mP a s,相对密度大于()的原油为稠油。(A)0.92 0 (B)0.93 4 (C)0.95 0 (D)0.9801 2 5.B A 0 0 2 中国稠油分类标准将稠油分为()。(A)稠油、特稠油(B)稠油、超稠油(C)稠油、特稠油、超稠油(D)超稠油、特稠油1 2 6.B A 0 0 2 地层条件下,特稠油的粘度大于l O O O mP a s,小 于 5 0 0 0 mP a -s,相对密度大于()。(A)0.92 0 (B)0.93 4 (C)0.95 0 (D)0.9801 2 7 .B A 0 0 2 地层条件下,超稠油的粘度大于()mP a-s(A)5 0 (B)1 0 0 (C)I O O O (D)5 0 0 01 2 8.B A 0 0 3 利用加温法开采稠油,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技术是()o(A)向油井注入热油(B)向油井注入热水(0向油井注入湿蒸汽(D)火烧油层1 2 9.B A 0 0 3 对轻质稠油采用()开采效果较好。(A)稀释法(B)加温法(C)裂解法(D)乳化降粘法1 3 0 .B A 0 0 4 热力采油可分为()大类。(A)2 (B)3 (C)4 (D)51 3 1.B A 0 0 4 可分为热力驱替(或驱动)法采油和热力激励法采油的采油方式称为()。(A)热力采油(B)注 热 流 体 采 油(C)加温法采油(D)裂解法采油1 3 2.B A 0 0 4 热力采油可分为两大类:即热力驱替(或驱动)法采油和()采油。(A)热力裂解法(B)热力激励法(C)单井吞吐法(D)蒸汽吞吐法1 3 3.B A 0 0 5 热力采油方式中,()采油是把生产井周围有限区域加热以降低原油粘度,并通过清除粘土及沥青沉淀物来提高井底附近地带的渗透率。(A)井筒加热法(B)注热流体法(C)热力激励法(D)热力驱替法1 34.B A 0 0 5 热力采油方式中,()可分为井筒加热法、注热流体法和火烧油层法。(A)单井吞吐法(B)热力裂解法(C)热力驱替法(D)热力激励法1 35.B A 0 0 5 热力激励法采油过程中,用井底加热器通过热传导来加热地层,热区的半径可能达到()m。(A)0.30 4 8-3.0 4 8(B)3.0 4 8-30.4 81(C)30.4 81 30 4.81 (D)30 4.81-4 0 4.811 36.B A 0 0 6()可分为注入热流体法和火烧油层法两种。(A)热力采油法(B)热力激励法(C)热力驱替法(D)热力裂解法1 37.B A 0 0 6()通常都是使热力推移过注采井之间的整个距离,注人流体即可携带在地面产生的热量。另外,注人流体也可在油层里产生热量。(A)热力驱替法(B)热力激励法(C)热力裂解法(D)热力采油法1 38.B A 0 0 6热力驱替法采油过程中,注人流体也可在油层里产生热量,如注()使油层燃烧。(A)氧气(B)空气(C)氢气(D)天然气1 39.B A 0 0 7一个油区内每口井都进行了蒸汽吞吐,地层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可进行(A)单 井 吞 吐 采 油(B)蒸汽驱采油(C)注热水采油(D)注热油采油1 4 0.B A 0 0 7可分为蒸汽吞吐法和蒸汽驱法的采油方式叫()。(A)热力采油(B)注 热 流 体 采 油(C)单井吞吐采油(D)注蒸汽采油1 4 1.B A 0 0 7 一个油区冷采以后进入热采阶段,首先对冷采后的井进行()。(A)蒸 汽 吞 吐 采 油(B)蒸汽驱采油(C)注热水采油(D)注热油采油1 4 2.B A 0 0 8油层温度升高,()膨胀,从而增加了它的弹性能量.(A)油层(B)岩石(C)油层流体(D)油层流体和岩石1 4 3.B A 0 0 8()能清除由微小固体、沥青沉淀物以及石蜡沉淀物等引起的井底附近的各种堵塞和污染。(A)压力(B)热力(C)蒸汽(D)热油1 4 4.B A 0 0 9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主要是向油层注入高压蒸汽,利用蒸汽的热量达到提高()的目的。(A)原油产量(B)采油速度(C)采出程度(D)采收率1 4 5.B A 0 0 9注蒸汽采油完井,在借鉴国外双凝水泥法固井的基础匕采用了()的方法。(A)地 锚 式 预 应 力 完 井(B)砾 石 充 填 完 井(C)尾 管 完 井(D)衬管完井1 4 6.B A 0 0 9在蒸汽吞吐的一个周期中,要经过()三个阶段。(A)注汽、关井、开井(B)注汽、炯井、采油(C)关井、注汽、开井(D)炳井、注汽、采油1 4 7.B A 0 1 0 来自蒸汽发生器的热能,在注入地层的过程中,为了减少热能损失,有效保护油井,使更多的热量加热油层,井筒中采用了()。(A)隔 热 采 油 管 柱(B)隔 热 蒸 汽 管 柱(C)隔热注汽管柱(D)隔热生产管柱1 4 8.B A 0 1 0 隔热注汽管柱由隔热管、井下热胀补偿器、()、热封隔器、防砂封隔器及防砂筛管组成。(A)套管(B)油管(C)尾管(D)中心管1 4 9.B A 0 1 0 隔热注汽管柱由()、井卞热胀补偿器、热封隔器、尾管、防砂封隔器及防砂筛管组成。(A)油管(B)隔热管(C)中心管(D)套管1 5 0 .B A 0 1 1 ()由蒸汽发生器、输汽管网和井口热补偿器组成。(A)地 面 加 热 流 程(B)地 面 蒸 汽 流 程(C)地面注汽流程(D)地面集汽流程1 5 1 .B A 0 1 1 由蒸汽发生器产生的干度为()的蒸汽,由输汽管网输送到各注汽井。(A)75%(B)80%(0 8 5%(D)90%1 5 2.B A O 1 1 井下热补偿器就是为解决()管线受热伸长的补偿而设计的。(A)套管和地面(B)油管和地面(C)套管和油管(D)套管、油管和地面1 5 3.B A 0 1 2 吞吐采油的方法有()。(A)自喷采油、气举采油(B)气举采油、机械采油(C)机械采油、自喷采油(D)自喷采油、机械采油、气举采油1 5 4.B A 0 1 2 扩大()半径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提高注汽速度,二是加大周期注入量。(A)驱替(B)激励(C)加热(D)吞吐1 5 5.B A 0 1 2 根据蒸汽吞吐实践经验,()时间在不同时期、不同注入量下是不同的。(A)关井(B)炳井(C)注汽(D)吞吐1 5 6.B A 0 1 3 热采井自喷采油大多在蒸汽吞吐的()和注气质量比较好的井。(A)第一周期(B)第二周期(C)第一阶段(D)第二阶段1 5 7.B A 0 1 3 热采井机械采油在管理上根据井口原油的流动温度,把抽油期分为()个生产阶段。(A)(B)三(C)四(D)五1 5 8.B A 0 1 3 热采井机械采油的中期阶段,井口温度在()。(A)4 0*(2 以下(B)4 06 0*(2 (0 6 0-8 0*(2 (D)8 0*(2 以上1 5 9.B A 0 1 4 热采井机械采油初期阶段的生产时间和累计采油量与()有着密切的关系。(A)注汽量(B)总注汽量(C)注汽质量(D)总注汽量、注汽质量1 6 0.B A 0 1 4 热采井机械采油的中期阶段,(),产量较高,含水很低,抽油机负荷因粘度上升而上升。(A)动液面不变(B)动液面上升(C)原油温度上升(D)原油温度、动液面下降1 6 1.B A 0 1 4 热采井机械采油的后期阶段,示功图显示为()。(A)气锁(B)结蜡(C)供液不足和油稠(D)油稠和结蜡1 6 2.B B 0 0 1 电子压力计测试系统有两种:()电子压力计测试系统。(A)地面直读式和井下储存式(B)地面储存式和井下储存式(0地面直读式和井下传感式(D)地面传感式和井下传感式1 6 3.B B 0 0 1 油井压力测试过程中,获取()的仪器常用的有:机械式压力计和电子压力计测试系统。(A)油井压力(B)油层压力(C)井下压力(D)地面压力1 6 4.B B 0 0 1 根据感压元件的不同,机械式压力计可分为()。(A)弹簧管式压力计和弹簧式压力计(B)弹簧管式压力计和其他类型机械压力计(C)弹簧式压力计和其他类型机械压力计(D)弹簧管式压力计、弹簧式压力计和其他类型机械压力计1 6 5.B C 0 0 1 注水井井下压力测试主要是测()o(A)流压(B)静压(C)启动压力(D)流压、静压、启动压力1 6 6.B C 0 0 1 通过注水井井下压力测试所测得的资料,可计算出单井或全井的()。(A)吸水指数、注水压差(B)吸水指数、注水系数(C)注水压差、注水系数(D)注水系数、注水强度1 6 7.B C 0 0 1 注水井井下压力测试资料,为确定()提供依据。(A)油水井开发方案或调整方案(B)油水井调整方案或合理的注水量(C)油水井开发方案或合理的注水量(D)合理的注水量1 6 8.B C 0 0 2 注水井井下压力的测试方法主要有()。(A)压力推算法和压力预算法(B)压力推算法和井下压力计测试法(0压力预算法和井下压力计测试法(D)井下压力计测试法和井下压力计计算法1 6 9.B C 0 0 2 利用压力推算法可推算出注水井的()。(A)油压、套压、启动压力(B)油压、静压、启动压力(C)套压、流压、启动压力(D)静压、流压、启动压力1 7 0.B C 0 0 2 用()测试注水井井下压力和油井井下压力的操作方法相同。(A)井下压力计(B)电子压力计1 7 1.B C 0 0 3 注水井的()就是在注水井内,(C)弹簧式压力计(D)机械式压力计采用测试工具或仪器测试分层吸水量的方法。(A)测试(B)分层测试(C)测压(D)分层测压1 7 2.B C 0 0 3 注水井的分层测试就是在注水井内,采用()测试分层吸水量的方法。(A)机械式压力计或电子压力计测试系统(B)机械式压力计或仪器(0测试工具或电子压力计测试系统(D)测试工具或仪器1 7 3.B C 0 0 3 注水井的分层测试就是在注水井内,采用测试工具或仪器测试()的方法。(A)吸水指数(B)吸水量(C)分层吸水量(D)注水强度1 7 4.B C 0 0 4 注水井分层测试的方法有()o(A)机械式压力计测试和电子压力计测试(B)井下流量计测试和投球测试(0投球测试和电子压力计测试(D)井下流量计测试和电子压力计测试1 7 5.B C 0 0 4 注水井井下流量计测试适用于()管柱。(A)油套合注(B)偏心配水(0-级二段配水(D)二级三段配水1 7 6.B C 0 0 4 注水井分层投球测试采用()求各层段吸水量,每投一个球,便堵死钢球以下的层段。(A)递减逆算法(B)递增逆算法(C)递减累计法(D)递增累计法1 7 7.B C 0 0 5 正常注水井分层指示曲线常见的有()。(A)直线式、折线式(B)直线式、上翘式(C)上翘式、垂线式(D)垂线式、直线式1 7 8.B C 0 0 5 注水井分层指示曲线非正常的有()o(A)垂线式、直线式(B)垂线式、上翘式(C)直线式、上翘式(D)直线式、折线式1 7 9.B C 0 0 5 如图所示,该指示曲线的特点是()成正比。(A)吸水指数和注水强度(B)吸水量和注水强度(C)吸水指数和注水压力(D)吸水量和注水压力1 8 0.B D 0 0 1 机采井测试是为了了解()的工作状况。(A)油层的变化情况和井下设备(B)油井的变化情况和井下设备(C)油层、油井的变化情况和井下设备(D)油层、油井1 8 1.B D 0 0 1 根据机采井测试资料可以分析判断机采井工作制度是否合理,找出影响()的原因。(A)正常生产(B)泵效或正常生产(C)正常生产或抽不出油(D)泵效或抽不出油1 8 2.B D 0 0 1 根据机采井测试资料可以确定合理的()。(A)采油工艺措施和采油管理措施(B)采油工艺措施和检泵周期(0采油管理措施和检泵周期(D)检泵周期1 8 3.B D 0 0 2 在理想状况下,只考虑驴头所承受的(),引起抽油杆柱和油管柱弹性变形,而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所绘制的示功图叫理论示功图。(A)静载荷(B)静载荷和液柱载荷(C)静载荷和抽油杆柱载荷(D)静载荷、液柱载荷和抽油杆柱载荷1 8 4.B D 0 0 2 在理想状况下,只考虑驴头所承受的静载荷引起的()弹性变形,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所绘制的示功图叫理论示功图。(A)抽油杆柱和液柱(B)抽油杆和油管柱(C)油管柱和液柱(D)抽油杆柱、油管柱和液柱1 8 5.B D 0 0 2 绘制理论示功图的目的是与实测示功图比较,找出负荷变化差异,判断()的工作情况。(A)井下工具(B)井下工具及设备(C)深井泵及地层(D)地层1 8 6 .B D 0 0 4 抽油杆断脱示功图中,上下载荷线不重合是由于()的影响。(A)惯性载荷(B)摩擦力(C)弹性变形(D)振动载荷1 8 7.B D 0 0 4 抽油杆断脱后的悬点载荷实际上是断脱点以上的()的重量。(A)抽油杆(B)液柱(C)抽 油 杆 柱(D)抽油杆柱在液体中1 8 8.B D 0 0 4 抽油杆断脱示功图在坐标中的位置取决于()o(A)断脱点的位置(B)抽油杆在液体中的重量(C)断脱点以上液柱的重量(D)断脱点以上抽油杆重量1 8 9.B B 0 0 6 潜油电泵井欠载保护电流一般为正常工作电流的()。(A)7 5%(B)8 0%(0 8 5%(D)9 0%1 9 0.B l3 0 0 6 潜油电泵井过载保护电流一般为额定电流的()。(A)1 0 5%1 1 0%(0 1 1 5%(D)1 2 0%1 9 1.B D 0 0 6 潜油电泵井欠载停机的电流曲线表示()。(A)油井供液能力不足(B)欠载保护电流过小(C)井筒脏(D)油井出砂1 9 2.B D 0 0 6 潜油电泵井电流卡片记录曲线是反映电泵运行过程中()变化的关系曲线。(A)时 间 产 量(B)时 间 与 电 机 电 流(C)电 机 电 流 与 产 量(D)电机电流1 9 3.B E 0 0 1 水力压裂是()增产增注的一项有效措施。(A)采油井(B)注水井(C)油井、水井(D)电泵井1 9 4.B E 0 0 1 水力压裂是根据液体传压性质,用高压将压裂液以超过地层()的排量注入井中。(A)吸收能力(B)启动压力(C)破裂压力(D)压力1 9 5.B E 0 0 1 水力压裂是根据液体传压性质,在近井地层蹩起超过地层()的高压,

    注意事项

    本文(中级工理论试题.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