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试卷河南洛阳市2017-2018年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汇编含答案.doc

收藏

编号:261324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4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4
8
金币
关 键 词:
期中 试卷 河南 洛阳市 年度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汇编 答案 谜底
资源描述:
,. www.ks5u.com 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不可无“我” 钱谷融 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汗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 “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 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 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巾,决不可无 “我”。 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去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井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 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祕系,要能在这个“非我” 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 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 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聋”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文学艺术作品既是以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 世界中表现“我”。 B.在艺术创作中,要在“非我”中表现“我”,就是要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与思想态度。 C.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和爱憎感情,就是从“非我”的世界中找回了 “我”。 D.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从表演艺术上来说,就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甚至使自己变成龙变成虎。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创作者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演员演岳飞像岳飞,演秦桧像秦桧,就是从“我”进入“非我”。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C.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者在 “非我”中表现了“我”。 D.清代一女子迷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她在欣赏活动中迷失了“我”。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对于创作者来说,创作不但要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还要在作品中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 B.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对于欣赏者而言,只要表现出个人的独立态度和鲜明个性,就一定能发现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C.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对于读者来说,读书就是我阅读、我体会、我理解;吸收什么、摒弃什么,都有一个“我”。 D.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首先都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没有真 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那是艺术的门外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边城(节选) 有人带了礼物到碧溪砠,掌水码头的顺顺,当真请了媒人为儿子向渡船的攀亲起来了。老船夫慌慌张张把这个人渡过溪口,一同到家里去。翠翠正在屋门前剥豌豆,来了客并不如何注意。但一听到客人进门说“贺喜贺喜”,心中有事,不敢再呆在屋门边,就装作追赶菜园地的鸡,拿了竹响篙唰唰的摇着,一面口中轻轻喝着,向屋名白塔跑去了。 来人说了些闲话,言归正传转述到顺顺的意见时,老船夫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很惊惶的搓着两只茧结的大手,好象这不会真有其事,而且神气中只象在说:“那好的,那好的”,其实这老头子却不曾说过一句话。 马兵把话说完后,就问作祖父的意见怎么样。老船夫笑着把头点着说:“大佬想走车路,这个很好。可是我得问问翠翠,看她自己主意怎么样。”来人走后,祖父在船头叫翠翠下河边来说话。 翠翠拿了 一簸箕豌豆下到溪边,上了船。娇娇的问他的祖父:“爷爷,你有什么事?”祖 父笑着不说什么,只偏着个白发盈颠的头看着翠翠,看了许久。翠翠坐到船头,低下头去 剥豌豆,耳中听着远处竹篁里的黄鸟叫。翠翠想:“日子长咧,爷爷话也长了。”翠翠心轻轻的跳着。 过了一会祖父说:“翠翠,翠翠,先前来的那个伯伯来作什么,你知道不知道?” 翠翠说:“我不知道。”说后脸同颈脖全红了。 看看那种情景,明白翠翠的心事了,便把眼睛向远处望去,在空雾里望见了十五年前翠翠的母亲,老船夫心中异常柔和了。轻轻的自言自语说:“每二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巢。”他同时想起那个可怜的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一点隐痛,却勉强笑着。 翠翠呢,正从山中黄鸟杜鹃叫声里,以及山谷中伐竹人钞钞一下一下的砍伐竹子声音里,想到许多事情。老虎咬人的故事,与人对骂时四句头的山歌,造纸作坊中的方坑,铁工厂熔铁炉里泄出的铁汁......耳朵听来的,眼睛看到的,她似乎都要去温习温习。 她所以这样作,又似乎全只是为了希望忘掉眼前的一桩事而起。但她实在有点误会了。 祖父说:“翠翠,船总顺顺家里请人来作媒,想讨你作媳妇,问我愿不愿。我呢,人老了,再过三年两载会过去的,我没有不愿的事情。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自己来说。愿意,就成了;不愿意,也好。” 翠翠不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装作从容,怯怯的望着老祖父。又不便问什么,当然也不好回答。 祖父又说:“大佬是个有出息的人,为人又正直,又慷慨,你嫁了他,算是命好!” 翠翠弄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佬!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把展从容了许多。 见翠翠总不作声,祖父于是笑了,且说:“翠翠,想几天不碍事。洛阳桥并不是一个晚 上造得好的,要日子咧。前次那人来的就向我说到这件事,我已经就告过他: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规矩。想爸爸作主,请媒人正正经经来说是车路;要自己作主,站到对溪高崖竹林里为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是马路, 你若欢喜走马路,我相信人家会为你在日头下唱热情的歌,在月光下唱温柔的歌,一直唱到吐血喉咙烂!” 翠翠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祖父再说下去,便引到死去了的母亲来了。老人说了一阵,沉默了。翠翠悄悄把头撂过一些,祖父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翠 翠又惊又怕怯生生的说:“爷爷,你怎么的?”祖父不作声,用大手掌擦着眼睛,小孩子似的咕咕笑着,跳上岸跑回家中去了。 翠翠心中乱乱的,想赶去却不赶去。 雨后放晴的天气,曰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点儿力量。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有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窸窸作声。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洪大。两山深翠逼人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杜鹃鸣叫。翠翠感觉着,望着,听着,同时也思索着:“爷爷今年七十岁 三年六个月的歌——谁送那只白鸭子呢? 得碾子的好运运气,碾子得谁更是好运运气?...... ” 痴着,忽地站起,半簸其豌豆便倾倒到水中去了。伸手把那簸其从水中捞起时,隔溪有人喊过渡。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顺顺派人来给大佬提亲,老船夫“慌慌张张”“惊惶”,写了老船夫在这桩婚事面前的复杂情感。 B.老船夫初翠翠谈提亲的事,“翠翠想:‘日子长咧,爷爷话也长了。”,写出了翠翠对婚事的期待和内心的急切,同时乂羞于启齿的复杂心情。 C.“祖父不作声,用大手掌擦着眼睛,小孩子似的咕咕笑着,跳上岸跑回家中去了”,祖父的笑是对翠翠婚事有所着落的欣慰。 D.“爷爷今年七十岁”至“碾子得谁更是好运运气? ”这几^写出了翠翠对命运不可把握 的担忧,爷爷年事已高,她不知道二佬在婚事的选择上,是会选择王团总家的碾坊还是和她一起守着渡口。 5.文中多次写到翠翠剥豌豆,这一细节的反复出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6. “翠翠明白了,人来做媒的大佬!”从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这句话在全文中的 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丁肇中访谈录 主持人:有一位科学家曾经作过一个比喻,他说人类就像是一些生活在海洋 深处的深水鱼,从来没有到海边去过,意识不到自己生活在水里, 只有当海水溅起水泡的时候,才会引起某些有智慧的鱼对水的注意: 原来我们是生活在水里!您或者其他 科学家是不是就像这些有智慧 的鱼? 丁肇中:可能是吧,但我认为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动力还是好奇心。每一个不 同的研究者可 能会有不同的动因,但我只能说我自己,我最主要的 动因是好奇心。 主持人:是好奇心促使您把最微小的粒子以至最广大的宇宙,都当作自己的 研究对象? 丁肇中:对,这样研究才能不断地深入下去。你不去做实验,永远不会知道 谜底和真相。你可以想一想,一百年以前,我们对物理,对世界的 认识和现在完全是两回情。一百年以前.我们认为化学元素周期表 上的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元素;几十年后人们发现.原子 核是最基本的东西;再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基本粒 子才是最基本 的东西。所谓的基本粒子,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们认为是夸克, 可是没有人能够知道一百年以后.又将会是什么样子。 主持人:作为一个终生从事研究的物理学家,如果永远不知道自己所研究的 “谜底”是什么,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和茫然感? 丁肇中:我所怀疑过的,只是实验技术本身有没有错误。到现在为止,我还 没有做过方向错误的实验。 主持人:您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您经常说,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自 己认为正确的事;如果别人不认可,那是别人的事,绝对不要因为 他们不认可,而改变你自己;但同时也要不断地怀疑自己。这听上 去有点矛盾。 丁肇中:自信,同时也要能自疑,这不矛盾。 主持人:怎么把握这种自信和怀疑之间的度? 丁肇中:自信你的实验好好去做是会成功的,但是在做具体每一步的时候, 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要花很多时间去检查它,因为实验中任何一 个错误,都可能导致你最后的错误。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怀疑的是手段、是过程.但绝对不会怀疑目的 丁肇中:不能轻易怀疑你的最终目的,那是很不好的。 主持人:其实在很年轻的时候,您的一些天賦就表现出来了,中学同学因为 您聪明管您叫 “丁大头”,美国的大学同学管您叫“怪人”,那个 时候您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跟大家 不一样、有没有觉得自己怪呢? 丁肇中:总而言之只能这么说,我个性比较孤独,就是说朋友不是特别多。 比方说,我念中 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喜欢看武侠小说,我是从来不 看;同学喜欢出去打弹子球,我 也从来不去;我喜欢的是看看历史 或者物理、数学方面的书。 主持人:可是今天您领导着几百个科学家,实际上是一个宠大组织的领导, 现在您还会觉得孤独吗? 丁肇中:与物理学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我的同事们愿意怎么样就怎么 样;我从来不参与。跟我工作的人,绝大多数人跟我工作了很多年; 我从来和他们没有什么朋友似的来往,只是业务的来往。我很少、 几乎没有到任何科学家家里吃过饭。 主持人:大家会不会说您没有人情味? 丁肇中:就是说我保持距离,原因是有重要问题时我得做决定。这绝对不是 说我故意敌对或者冷淡任何人,我只是愿意自己独立思考。 (有删节)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 A.主持人采取了开门见山的方式开始了这次访谈。 B.因为在世人的眼里,科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主持人用智慧的鱼来引人话题,比喻十分恰当。 C.主持人没有直接恭维、颂扬受访者,话题十分亲切、自然,不突兀、不让受访者尴尬,这是跟陌生人对话的艺术。 D. 丁肇中的回答用词十分严谨,除了“可能”“最重要”“最主要”等修饰语的使用外,还有很多补充性的回答。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主持人抓住丁肇中所提的好奇心,转人了对其研究方法的探讨。 B.丁肇中反复把一百年以前人们的认识和后来的发现做对比,强调了实验对于研究的重要性。 C.作为一名科学家,丁肇中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过怀疑和茫然感。 D.主持人提到丁肇中中学、大学时期的绰号,表现了访谈者对受访谈者的深人了解。 E.丁肇中认为和同事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反对业务之外的来往,这样有利于独立判断。 9.从这一段访谈中,你了解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丁肇中?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瓛字子珪,沛郡相人。年五岁,闻舅孔熙先读《管宁传》,欣然欲读,舅更为说之,精意听受,曰此可及也。”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茸之。 怡然自乐,习业不废。聚徒教授,常有数十。 齐高帝践阼,召瓛入华林园谈语,问以政道。答曰政在《孝经》。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之是也。”帝咨嗟曰:“儒者之言,可宝万世。”又谓瓛曰:“吾应天革命,物议以为何如?”瓛曰:“陛下戒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及出,帝谓司徒诸彦回曰:“万直乃尔。学士故自过人。” 永明初,竞陵王子良请为征北司徒记室,瓛与张融、王思远书曰:“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 所共知也。量己审分,不敢期荣,夙婴贫困,加以疏懒,衣裳容发,有足骇者。吾庶欲从九九之遗迹①,可得奉温清,展私计,志在此耳。”除步兵校尉,不拜。 瓛姿状纤小,儒业冠于当时,都下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当世推其大儒,以比古之曹、郑②。性谦率,不以高名自居,之诣于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呼为青溪焉。 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七年,表武帝为瓛立馆,以杨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瓛曰:“此华宇岂吾宅邪?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疾。及卒,门人受学者 并吊服临送。 瓛有至性,祖母病疽经年,手持膏药,溃指为烂。母孔氏甚严明,谓亲戚曰:“阿称便是 今世曾子。”称,瓛小名也。及居母忧,住墓下不出庐,足为之屈,杖不能起。 梁武帝少时尝经伏膺③,及天监元年下诏为瓛立碑,谥曰贞简先生。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注]①九九之遗迹:相传伏羲画八卦“作九九之数,以合六爻之变”,“九九之遗迹”即阴阳律数之学。②曹、郑:曹褒、郑玄,东汉大儒。③伏膺:从学,师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 B.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 C.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 D.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亊/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践阼,亦作“践祚”,指即位、登基,其中“祚”指皇位;“祚”还有福分之意,如“门衰祚 薄”中“作”即为此义。 B.校尉,中国历史上重耍的武官官职,在很多朝代都有,只是重要性有所不同。 C.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古代的床, 有时指坐具,有时指卧具。“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指坐具;“先主(刘备)与二人 (指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指卧具。 D.谥,指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或大官进行评定而给予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比如“靖节”即为陶渊明的谥号,为朝廷对其一生的评价。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瓛笃志好学,安贫乐道。幼时听到舅舅读书,他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成年后虽身居陋室,仍能不改其乐,坚持钻研学问。 B.刘瓛方正直率,不求仕进。齐高帝向他咨询为政之道,他直言不讳,提出忠告,齐高帝认为他虽然率直,但未免自以为是。 C.刘瓛学识渊博,谦逊低调。一生多次被征召做官,但多次拒绝就任;聚徒讲学,甘居陋室,他儒学精深,冠绝当时,但从不以崇高的名声自居。 D.刘瓛至诚至孝,异于常人。他经年为生病的祖母敷药,以至于手指溃烂;他为母亲守丧时,足不出庐,腿脚因而行动不便,扶杖都不能站起。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葺之。 (2) 量己审分,不敢期荣,夙婴贫困,加以疏懒,衣裳容发,有足骇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①。 【注】①流黄:一种绢,此处指帷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七律,是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 B.开头两句重彩浓笔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和下文战士的征战沙场形成对比,有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之意。 C.“九月寒砧催木叶”句中的“木叶”,写了叶落纷纷的景象,是“疏朗与绵密的交织,- 个迢远而又深情的美丽的形象”(《说木叶》)。 D.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对仗很有特色,“白狼河”“丹凤城”似信手拈来,却对仗工整,让人浮想联翩,白狼河极言战争之艰苦,丹凤城暗示女主人的美丽情深。 E. “谁为含愁独不见以问作结,问而不答。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称这种特点为“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15.诗歌从哪些方面来写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苦?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王勃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 , 。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写自己登山临水、赋诗排遣的句子是: ,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因外界因素而悲喜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横空出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②每个人在监督别人是否文明的时候,更要反求诸己,不能宽以待己、严以待人,更不能以“文明”的名义助长“围观暴力”之风。 ③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上,那些来自乡村的选手个个都是锦心绣口,演唱的歌声优美动听,展示的才艺令人惊叹。 ④5年来,动真碰硬的决心,激流勇进的魄力,壮士断腕的勇气,统筹兼顾的智慧,让改革推动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⑤钱钟书先生用文言文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其用词运斤成风,最可表现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⑥《奇特的年份》是帕斯捷尔纳克用象征手法写成的短篇小说,其独特之处在于完全通过“表现”来传递作家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他另起炉灶。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B.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 C.在历史进程中,“侠”逐渐与公理正义和天下苍生产生联系,武侠文学中的侠客成为为国为民、扶危救困的理想人格。 D.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了直_19E出口型武装直升机近日首飞成功,这展现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新成就,展现了中国军工制造的实力。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希望你们能借助这一平台提出美芹之献,留下你们的智慧和才智,让我们能更好地吸取你们的经验,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B.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D.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来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 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①;这是一个典型的 清秋的性格。② ,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 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 ③,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生活是一门学问。一般青少年很少有人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因为只有成年了才会懂得生活的真谛。懂得生活真谛需要有丰富多样的生活经历,有了生活经历,就一定会有生活体验和认识,进而也就会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①成年了不见得就一定会懂得生活的真谛。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00后,也称千禧一代、零零后、两千后、蛋蛋后、双0后,指2000年1月1日00时00 分至2009年12月31日23时59分出生的新一代中国公民,现阶段的高中学生大部分为 2000年之后,出生的孩子。 作为出生在21世纪的新中国公民,有着自己的视野和人生,你认为下面哪些词能够概括00后高中生的生活? 考试 补习班 阅读 刷题 旅行 运动 移动网络 时事 出国 电子游戏 人生规划 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两到三个词语,来阐述你所理解的00后的高中生生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期中试卷河南洛阳市2017-2018年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汇编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613246.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