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作文作品写作素材详细资料.doc

收藏

编号:265077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9.5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6
8
金币
关 键 词:
责任 作文 作品 写作 素材 详细资料
资源描述:
责任 一【名言】 1、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美】 2、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维克多费兰克【英】 3、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美】 4、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中国】 5、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6、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7、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中国】 8、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德】 9、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心有睛天 10、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梁启超) 11、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12、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鲁迅 13、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爱因斯坦 14、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英】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二 【观点】 1、承担责任是一种品质。 2、责任是一个人应尽的义务。 3、责任是一种良好素质的体现。 4、人要勇于承担责任。 5、责任是分别人与物的最低界限。 三 【素材】 1.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移民叫费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不幸的是,银行遭到抢劫,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时,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的存款。所有人都劝他: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偿还的代价是三十年的艰辛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 (议)弗兰克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写出两个工整的字,那就是“责任”,他寄出的不是债务,而是他闪光的心,是一份责任。他带给了社会巨大的财富,因为他教会了人们如何做一个队社会负责的人。 2.范仲淹少时勤奋,学有所成,本可以在京城享受优裕的生活,他却主动要求到偏远的边塞去保家卫国。他到边塞后,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日夜操练军队,使敌军十余年不敢进犯。后来,皇帝又让他做宰相,但他拒绝了,他认为国家的安定才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守卫边疆,敌人不敢来犯,国家才能安定富强。 (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人生信条,他不慕名利,却心怀天下,担负起对人民,对国家的责任,只为求得人民的安乐,国家的富强,给后代树立起榜样,他因此也名传千古。 1.罗斯福当海军助理部长时,有一次,一位好友来访,谈话间朋友问起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基地的事,朋友对他说:“我只要你告诉我,我所听到的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而那位朋友打听的事在当时是不便公开的,但既然是好朋友相求,不能太过强硬拒绝,于是,罗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后压低嗓门问朋友:“你对不便外传的事情保密吗?”朋友急切回答:“能。”罗斯福说:“那么,我也能。” 罗斯福用巧妙的方式尽了他作为海军助理部长的责任。生活处处有责任的考验,像罗斯福一样保守秘密是负责任,捡起地上的废纸也是负责任。责任无大小,若我们能够通过责任的考验,我们就能走好人生之路,让自己安心,让别人放心。 3.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烦,该楼设计者为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20世纪末,这座大楼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80个春秋,有一天,它的设计者不远万里,给这座楼的主人寄来信函:“该楼为本事务所在1917年设计,使用年限为80年,现在已经超出使用年限,敬请注意。” 这个不知更换了几代人的事务所,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变迁,仍然守着一份责任,一份承诺,面对中国屡屡出现的“豆腐渣”工程,那种对人的性命的漠视与不负责任令我们汗颜,我们需要的恐怕不只是叹息吧? 4.在中国,不负责任的事件层出不穷,先是“毒奶粉”“健美猪”,后有“塑化剂”“毒豆芽”,而2012年8月24日哈尔滨大桥的垮塌,又一次引起人们对责任的思考。按照计划,哈尔滨大桥计划工期为三年,但从开工到通车,只用了18个月,当地媒体还在大力宣传“哈尔滨速度”“哈尔滨奇迹”。事情发生后,有媒体还披露,在已经垮塌的粱箱体混凝土中含有编织袋等混合物,大桥垮塌,垮的是建筑的质量,塌的是一份远去的责任心,这不能不令人痛心疾首! 议:责任,是一种约束,一种无法抛弃的包袱,它有时是在我们欢天喜地地去做某件事时破了冷水,局限了我们的行为。但从另一方面说,责任塑造了我们优秀的人格,成全了我们的努力。不喜欢,可以!不做,不可以!在这样一种非做不可的环境中,我们往往做得更好。这样,即使圆不了你做喜欢做的事情的梦,却也从某种程度上给了你安慰。我们能做且应该做好的,就是将“包袱”背起,成为你人生的一部分! 感恩 一【名言】 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洛克 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尼采 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卢梭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莫泊桑 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罗素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二 【观点】 1、感恩是一种力量。 2、感恩是鹅卵石上的柔软。 3、感恩是一种乐观的态度。 4、感恩是一个暖炉,温暖人心。 5、感恩是一个诚诺,坚如磐石。 6、感恩是一种美德,提升境界。 7、感恩是一种推进社会和谐的力量。 8、感恩能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 9、感恩需要一汪淡泊的心境。 三 【素材】 1、投桃报李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3、慈母之恩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6、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阅读 一 【名言】 1.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 2. 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4.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5.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6.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7.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9.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10.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11.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12.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13.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14.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霍伯斯 15.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 16.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1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8.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二 【观点】 1.阅读是滋润心灵的甘泉。 2.阅读是激发野望的号角。 3.阅读是心灵的升华。 4.阅读是认识世界。 5.阅读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三 【素材】 1.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 2.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灯油,只好默默地回忆,消化白天学过知识。有年冬天,他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约看到一些东西,原来是皑皑白雪反映所致,这给了他启发:何不借雪光来看书呢?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由于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3、头悬梁锥刺骨 战国时苏秦,与魏人张仪同师鬼谷先生。他夜间读书,苦心钻研,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步上。 汉代孙敬好学,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来督促自己努力攻读。 倾听 一 【名言】 1、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伏尔泰 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新唐书魏征传》 3、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按照自然行事,倾听自然的话。——赫拉克利特 4、倾听的耳朵是虔诚的,倾听的心灵是敏感的。有了倾听的耳朵和愿意倾听的心,你才会拥有忠实的朋友。——佚名 5、倾听就像海绵一样,汲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使你在人生道路上少走曲折的弯路,经过你有目标的艰苦奋斗,使你能顺利地到达理想目的地。——佚名 6、倾听是人的本能,通过倾听来接受外界的信息;倾听是你了解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婴幼儿就是在倾听中渐渐地成长起来。——佚名 7、倾听着年轻姑娘的歌声,老人的心也变得年轻。——普希金 8、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浪迹天涯,用心身去领略异国的风土人情,去倾听子夜的钟乐。——斯蒂文森 9、认真倾听别人的倾述虽是细枝末节,但却体现了你谦逊的教养,能展现你的素质。 10、所谓的「耳聪」,也就是「倾听」的意思。——艾默生 11、我打破沉默的方法就是忘记自己,去倾听他人心底的沉默。——柴静 12、我倾听每个人讲话并一一记录,特别是对业务人员。因为,他们一直最接近人群。——李奥贝纳 13、学会倾听是你人生的必修课;学会倾听你才能去伪存真;学会倾听你能给人留下虚怀若谷的印象;学会倾听,有益的知识将盛满你的智慧储藏室。——佚名 14、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莫里斯 15、只愿说而不愿听,是贪婪的一种形式。——德谟克利特 二 【观点】 1.倾听是一种财富。 2.倾听,是一种平等而开放的交流。 3.倾听洗涤心灵的水声。 4.倾听是一种素质。 5.倾听让你了解他人,也让他人了解你。 三 【素材】 1.谏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和魏征 2.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倾听拉近心灵的距离。假如钟子期不用心倾听领会便听不懂伯牙之心、历史上便少了一段佳话。凡事、用心倾听。朋友、用心倾听。 敬畏 一 【名言】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尼采《善恶的彼岸》 二 【观点】 敬,而生虔诚心;畏,而生戒惕心。我们应对自然、历史、生命等就应心存敬畏,如此,我们方无愧人生。 人生短暂,心存敬畏,方可大道直行;岁月无痕,心存敬畏,自当青史留名;心存敬畏,让人生走向辉煌! 没有了敬畏之心,有的人才敢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没有了敬畏之心,有的人才敢见利忘义唯利是图。 没有了敬畏之心,有的人才敢罔顾廉耻低级下流肮脏龌龊。 三 【素材】 一个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他看到天边的落日,绚烂壮丽,情不自禁地跪下,继而泪流满面。一旁的中国人不解地问他为何有如此举动,他说他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落日,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他本能的反应就是用下跪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震憾。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盛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烧死。 品味 一 【名言】 生活可以有品味,生活也可以无所谓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 徐玮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二 【观点】 感知自然,品味人生。 看一万遍不如品味一遍。 品味的过程是在感悟人生。 生活可以有品味,生活也可以无所谓。 活得出彩,活得有品位。 三 【素材】 1.千人远足(品味艰辛) 2005年4月1日,宜昌市三峡高级中学以“深入农村、品味和谐、体验生活”为主题开展了“千人远足”活动。此次远足从三峡高中到黄花中学,往返行程62华里,三峡高中高一、高二年级两千多名师生在鲁锋校长的带领下,徒步走完了全程。 尽管早上出发时天气不是很好,天上还飘着毛毛细雨,但却阻挡不了两千多双迈向征程的脚步。三峡高中学生还组成31支调查小分队,分头参观了黄花小学,考察了黄花水泥厂;采访农户、询问有关农村税收、环境整治等问题;采访了当地学生,询问了有关学习、生活等状况;并捐助了黄花中学两名贫困生每人200元人民币。 “庭院里遛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这次远足活动磨炼了大家克难奋进,勇往直前的意志,增强了大家互帮互助的意识,也长了知识、开了眼界,尤其是加深了大家对农村的认识和感情,既是人生一次难得的经历,更是一次体验生活的大好机会。让大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品味艰辛、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2.年轻的核物理学家(品味工作的快乐) 核物理是当今最尖端的基础学科领域,同时也是一座艰苦卓绝的山峰。上海市最年轻的“科技精英”,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的马余刚,却在这枯燥的原子世界里乐此不疲。他说:“这其实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探索过程,每天都可能有进展和突破口。当你领先得出一个别人尚未知的结论,那种快乐是无可比拟的。”正是怀着这样的热爱,马余刚在许多人享受青春所得岁月里,把几乎全部的时间都交付给核物理最前沿的课题。 十多年来,外面的世界几多变化几多纷繁,马余刚却始终耐得寂寞,执著并痴迷于自己从事的核物理研究。作为所长助理、研究员、博导多重身份的他,不论白天夜里,也不论上班还是业余时间,除了处理“分内”的所务、带教学生,他总是争分夺秒深深“扎”进他心爱的科研———不仅全方位动态跟踪核物理,他还习惯于“匀”出时间,关心其他学科研究发展新动向。 他所提出的中能核物质反应平面离散的新方法,被成功地运用于美、日的实验数据分析,并受到同行论文和国际会议的多次引用。马余刚的创造性成果已被公认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扎根西部的吴悦(品味快乐) 吴悦,一位23岁的女孩,作为全国选拔出的6000名志愿服务西部的大学毕业生之一,2003年8月刚迈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校门便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吴悦在家上网时,看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当时一种责任感和满腔热血使她毅然决定报名到西部去创业。 她被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187团电视台。刚开始一段时间,台里安排她收有线电视费,每天从早10点到晚9点一直跑连队挨家挨户收取,结果几天下来脚便肿得像个大馒头。 后来,她被借调到团派出所做户籍内勤。为尽快适应环境,能够独当一面,吴悦付出了很多,有时一连几天往电脑里输入资料手指头敲键盘都敲得麻木了。 吴悦所在的地区以农业为主,经济条件相对差一些,交通也不是很便利。为了照顾她,单位将她安排到团部的楼房住。吴悦每个月可以领到600元生活费,虽然不多,但她说自己做饭吃够了。 吴悦深有感触地说,“这半年在西部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相信经过两年的磨砺,会收获一个成熟、自信、崭新的自己,并将终生受益。虽然工作很苦、很累,但很充实、很快乐。” 诗意 一 【名言】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二 【观点】 纵平凡,也诗意。 感受生活的诗意。 诗意地创造生活。 诗意地生活。 平凡是最有诗意的人生。 三 【素材】 1.法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2.曾以为,诗意就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诗意就是李商隐的“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就是苏轼的“把酒问青天”。 3.生活在物质最丰富而精神最贫瘠的年代,我们面对无限的选择,而唯独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不管我们身处何地,我们都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于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大地,过有意义的生活。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三起二落;写的诗正是他多舛命运中美好人性的流露。苏东坡20岁中进士,此后或在地方,或在朝廷为官。风平浪静时,他载歌载舞唱逍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风雨来袭时,他穷且益坚唱豁达:“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苏东坡被贬后来到黄州。黄州本是一个不值得夸耀的小镇,但在诗人的眼里,简直就是天堂。他在耕耘之暇,望江上风帆上下,水天相连,一片苍茫。在生活拮据的时候,他用独特的烹调方法烧出“东坡肉”“东坡汤”;在海南饥饿的日子,他甚至发明“吞食日光止饿法。”他自己造酒、制墨、盖房子,还自己编歌,教村民们演唱。   苏东坡一生虽是悲剧的一生,但也是充满诗意的一生。他的耀眼光芒刺痛了一双双惯于献媚的眼睛。他总是那样旷达洒脱,从容淡定,眼里只有秋风幅面般的洛水清波,只把青春的竹杖、学生的芒鞋和那被雨淋湿的脊背留给世人。他以自己的坚守,给后世树起了难以企及的高标。   延绵几千年的文化长河,无处不透的诗意!那个机智巧妙地讽谏齐王的忌讳,是诗意的;那个如话家常般用于娓娓的话语打动了赵太后的触龙,是诗意的;自投汨罗为爱国的屈原,是诗意的;忍辱含垢著史书的司马迁,是诗意的…… 远方 一 【名言】 日月如梭,宛如远方友人差来的使者,蒙着头巾,戴着面纱,一声不吭。 瞩目远方,你才会加快步伐;观赏风景,你才会步履轻盈;结伴同行,你才能欢歌笑语;风雨兼程,你才能成功登顶。 二 【观点】 “远方”,不在远方。 向远方看。 诗和远方。 梦想的远方。 远方和天。 三 【素材】 1.伽利略不满足于唾手可得的前人的理论,苦心探究远方未知的领域,他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理论才会响彻天宇。英国女科学家珍妮孤身一人前往远方的非洲,在丛林中生活了十几年,最终创出了一门新的学科——动物行为学。 2.《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不顾大哥的劝说,外出打工而不是与哥哥合办砖厂。诚然,若是留在家里,他也会像哥哥一样,成为四方艳羡的土财主。但是他觉得,远方有某种东西在呼唤着他,或者说是在引诱着他。于是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去。小说的结尾写他因工伤被毁容。但是我们能因此说他追逐远方不值吗? 沟通 一 【名言】 1、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别人说说他们自己。——戴尔卡耐基 2、最理想的朋友,是气质上互相倾慕,心灵上互相沟通,世界观上互相合拍,事业上目标一致的人。——周汉晖 3、只要有可能,资料应该从发送者直接传递给接收者。——当劳L.柯克派崔克 4、在太空时代,最重要的空间是存在于耳朵与耳朵之间。——汤玛斯J巴楼 5、在交谈中,判断比雄辩更重要。——格拉西安 6、愈坏的消息,应该用愈多的气力沟通它。——安德鲁S.葛洛夫 7、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列夫托尔斯泰 8、有许多隐藏在心中的秘密都是通过眼睛被泄露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嘴巴。——爱默生 9、有效的沟通取决於沟通者对话题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词的甜美。——葛洛夫 10、有时你必须保持沉默,以便令人听到你的话语。——史丹尼斯罗J.列克 二 【观点】 沟通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沟通是心灵的窗户。 学会沟通,学会处世。 沟通才能读懂自己的心。 与他人沟通,与自己沟通。 三 【素材】 1秦朝的灭亡 ——治国要注意上下沟通 “六国破灭”,秦王统一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千万人之上,得天下不易。然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为了基业传万世,对百姓实行专制,于是闭目塞听,我行我素。李斯传来消息:那些儒生们总是说三道四,横加指责,有时还引经据典,以古非今。秦王听后大怒…… 愚蠢而残暴地“焚书坑儒”,因为缺少了一座通向老百姓与统治者相互沟通的“桥”,终于激起民变,致使秦王朝“二世而亡”。 2.张骞出使 ——经济文化的沟通能互惠互利 一位勇敢的外交家张骞两次出使了“外土”——西域。内地精美的丝绸、铁器,先进的工业技术传到了西域。西域的骏马、蔬果、舞蹈、魔术等传入内地。此后,一条越峻岭、连沙漠,通向西亚和欧洲的贸易之桥——“丝绸之路”形成。它连通了中土与异国的经济、文化和友谊。中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3.唐的盛世 ——沟通创盛世 沟通使唐太宗广开言路,积极纳谏,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玄宗初年,以太宗为榜样形成了“开元盛世”。日本使者来华,鉴真东渡传法,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玄奘西天取经……因为有了沟通,唐朝达到封建社会繁盛的顶峰。 4.清朝的盛衰 ——沟通是治国之道 康熙、乾隆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施政得法,于是国运昌盛,创造了辉煌的“康乾盛世”。到后来,国门紧锁,不与世界沟通,终于有一天,国门被破。英、法、俄……能来的都来了,带着他们的坚船利炮,封闭腐朽的清政府只得签下屈辱的条约。这是否定沟通、闭关锁国酿造的苦果。 规划 一 【名言】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 徐玮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二 【观点】 人生是一种规划。 规划人生的价值。 有规划的人生才不会被浪费。 没有规划的人生不成方圆。 规划人生,活出潇洒。 三 【素材】 1、“红楼痴儒”周汝昌:一生只做一件事。曹雪芹为了一部《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三百年后,周汝昌为了一部《红楼梦》,目盲耳聋,穷六十载,建立红学“四支”,使《红楼梦》之光华,粲然世间。红学家中,高人辈出,然而,如周汝昌用功之勤,用情之深者,再无二人。如今,周老先生驾鹤西去,其名字却与《红楼梦》一道,铭刻在时间的轨道上,流芳百世。 2、甘相伟《站着上北大》。很多人看到书名都很奇怪,何为站着上北大呢?原来,甘相伟本是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站着”只是他的一种工作状态。凭着自身的努力,他最终成了北大学子。 甘相伟来自大别山区的偏远山村,由于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放弃到县里高中读书的机会。2007年初,心中的读书梦再次燃起,他来到北京,和众多学子一起走进了梦寐以求的燕园。不同的是,甘相伟成为了北大西门的一名保安。生活在燕园,行走在未名湖畔,甘相伟贪婪地享受着北大的人文氛围。工作之余,他溜进课堂蹭课、听名师讲座、泡图书馆……2008年,他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以高出录取分数线60分的成绩成为北大成教院中文系的本科生。从此,甘相伟开始半工半读。站在岗亭里,他是北大保安;走进课堂,他是北大学生。在北大期间,甘相伟总是随身带着纸笔,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几年里,他先后写了几百篇文章。2012年6月,他的第一本书《站着上北大》正式出版,北大校长周其凤为该书作序,并称赞说,这种努力进取的精神,令人钦佩。甘相伟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他也被誉为“中国保安出书第一人”。 3、张玉霞:不想让人同情的盲人歌手。在2012年7月13日“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最后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选手张玉霞,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她是盲人,但她的声音好像是来自天堂,唱进了每个人的心里。今年35岁的张玉霞,目前在台北淡水做街头艺人。三个月大时,由于视神经萎缩导致失明,但她一直没有放弃歌唱事业,歌龄长达15年。 “中国好声音”导演邬稚晖,最初联系张玉霞时,她不愿意参加节目,她之前一直对自己唱歌获得大家赞赏心存疑虑:“是不是因为同情我才喜欢我?”邬稚晖表示,从最初跟张玉霞接触,到说服她站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花费了超过3个月时间。一曲《独上西楼》,把命运的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与那英合唱的《征服》,却又将不被命运征服的决心展示得气势磅礴。这就是张玉霞,不想被人同情的盲人歌手。 有位名人说过: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坚持3年,必定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张玉霞为歌唱事业坚守了15年,她成功了。当我们聆听她那美如天籁的歌声时,请千万不要忘记她曾经的辛苦付出与执著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责任作文作品写作素材详细资料.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eliwenku.com/p-2650772.html
关于得利文库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  

收起
展开